
即将过去的“六绝”,A股市场一遍狼藉。展望有“翻身”之称的7月,分析认为今年以来A股市场震荡调整非常充分,更为重要的是当前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已经再次回到历史底部,可重点关注超跌与次新两主线。
最近十年7月“翻身”概率达七成
股语有云——五穷六绝七翻身!即将过去的6月,A股“如期”上演“六绝”行情,个股一片狼藉。展望有“翻身”之称的7月,分析认为今年以来A股市场震荡调整非常充分,更为重要的是当前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已经再次回到历史底部,7月有望如期迎来“翻身”行情。
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表示,A股2月以来走弱源于资金面和情绪面而非基本面。从破净股数看,今年二季度A股破净数达到278家,创2005年以来新高,历史上在市场底部区域A股破净股数量往往剧增。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已经低于上证综指2638点,结构分布类似2013年6月的1849点,政策具备微调条件,市场有望迎来破后而立的机会期。
中银策略研报认为,当下A股估值已经是历史底部,要乐观看待未来。从市场总体估值水平、低估值股票占比、市场总体业绩增速、高增长股票占比等几个指标来看,当前A股的估值都是历史底部水平。报告称估值底是最重要的底,因为情绪是多变的,唯有价值是永恒的。当前,A股估值已经是历史底部水平,投资者可以乐观看待未来。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A股自身探底特征明显之外,与美国股市相比,A股当下估值优势也开始显现。招商策略张夏研报通过对比中美股票估值,发现当下两者估值水平已逐渐趋同,A股部分板块甚至还要低于美股估值。
从历史经验上看,7月也是上涨的概率大。据统计,最近10年的7月,上证指数共上涨7次、下跌3次,上涨率达70%。其中涨幅最高的一次出现在2009年,当年7月份累计涨幅高达15.3%。而跌幅最大的一次出现在2015年,当年7月份累计下跌14.34%。而最近一年的7月份,上证指数上涨2.52%。
成长股或表现相对更强
在近期大盘回调的过程中,悲观情绪浓重,但以产业资本为首的资金近期也是“动作频频”。有分析认为,资金增持、公司回购事件集中出现并非偶然,随着A股整体进入低估值区间,产业资本作为最敏感的风向标,其对投资者理解、A股未来走势以及公司业绩预期的判断都具备很高的参考价值。
回顾A股历史,增持回购潮一般都是市场阶段性筑底的一个标志。2016年1月A股调整至2600点附近,为提振市场信心,上市公司股东们积极增持股票。1月份共563家公司获股东增持,最后股指触底反弹;2017年4-5月沪指从3300点调整至3000点附近时,上市公司兜底式增持引发市场关注,最后股指触底反弹。一定程度上,产业资本增持行为从侧面体现出相关个股当前已进入价值区间。
事实上,在近期A股市场经历大幅调整时,已有投资者通过申购ETF进行“抄底”,部分ETF的基金份额在短期录得净申购。其中,创业板ETF最受追捧。数据显示,今年初公募基金市场共有5只ETF,合计份额仅为40.7亿份。在半年多的时间内,ETF整体基金份额快速扩张,目前份额已是年初时近5倍。
业内人士认为,创业板ETF份额出现大幅上升,与资金认可创业板已具备配置价值不无关系。回顾创业板指表现,从2018年初的1769点上行至1918点的年内新高后一路下跌;今年以来创业板指已经累计下跌了10.71%。这说明由于A股估值水平已进入历史低位区域,长线资金在不断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