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泰君安银行研究团队认为,去年以来,银行业资产质量全面企稳改善,预计2018年国有行、股份行和城商行拨备反哺利润贡献进一步提升。不过逻辑不同,城商行是因为目前拨备安全垫最厚,且资产质量边际改善;国有行和股份行则受益于新准则实施及拨备监管要求下降的双重作用,使得安全垫增厚。
“随着金融监管全面收紧,金融机构回归‘以净资本约束为核心’的时代,缺乏资本实力的机构从事金融业务所受限制越来越多,未来出清的市场将被资本雄厚的银行业填补,银行业绩持续回暖可期。”小小金融CEO刘小峰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
在宏观经济处于下行周期、利率市场化全面实现的客观环境下,银行业盈利依然稳定增长实属不易。其中,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利润总量不仅保持全球领先水平,而且通过股权增值、分红、税收等形式,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直接贡献。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五大行同期披露了今年的分红计划,派现合计高达2895亿元,以回报投资者。
记者注意到,股份制银行营收不理想,同比减少0.65%。首当其冲的是兴业银行(-10.88%)和民生银行(-7.04%),此外,还有中国银行、南京银行等6家银行去年收入有所下降。记者了解到,利息收入减少、同业业务压缩是多数银行收入下降的共性。
零售业务备受推崇
在今年的上市银行业绩发布会上,“零售贡献”几乎成为各家银行高管必提的关键词。与此前股份制银行偏爱零售业务不同,2017年从国有大行到城商行,各家银行均将零售业务转型作为净利润的重要增长点,零售成为银行争夺的主战场。
国有大行方面,建行零售业务的增长速度居行业之首。数据显示,该行2017年个人银行业务利润总额占比达到46%,同比提高2.16个百分点。截至2017年末,该行个人贷款和垫款为5.2万亿元,较上年增加8555亿元,增幅近20%。其中,建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4.21万亿元,较上年新增6274亿元,增幅17.5%。据了解,建行已将零售业务作为优先战略推进。
此外,工行也积极推进“大零售”战略,利润贡献度显著提高,零售营收同比增长超过7%,零售税前利润同比增长近5%;零售贷款同比增长近18%,零售存款同比增长近3%。
向来在零售业务上表现优秀的股份制银行更是当仁不让,最早发力该领域的招行2017年净利润已经逼近交行,零售业务的贡献不容小觑。数据显示,该行2017年零售金融业务税前利润为476亿元,同比增长8%,占业务条线税前利润的56%;零售金融业务营业收入为1062亿元,同口径比2016年增长8%,占营业收入的51%。
平安银行紧随其后,2017年零售业务营业收入为467亿元,同比增长42%,在全行营业收入中占比为44%;零售业务净利润157亿元,同比增长68%,在全行净利润中占比为68%。综合来看,零售对平安的净利润贡献将近七成。
此外,一直以来,以对公业务见长的浦发银行也加大了零售业务比重。该行相关负责人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自2017年以来,浦发银行零售业务持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零售业务营业收入占比已经创下新高,成为三大业务板块中第一大收入来源。2018年,浦发银行将借助数字化手段,进一步优化业务、客户等结构,推进零售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