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时,新申报企业数量也出现“滑坡”。数据显示,3月计划登陆上交所主板的有21家,创业板有23家,中小板6家;而在2017年同期则分别为41家、36家、8家。亦即是说,今年3月合计要少35家,比去年同期下滑四成。前述分析师认为,“新申报IPO企业减少,一方面是由于企业本身对于严审望而却步;另一方面,由于过会率是中介机构考核业务能力的标准之一,券商投行对申报项目更谨慎”。
国泰君安分析认为,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IPO改革预期的升温,叠加今年以来从严审核的监管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目前的IPO生态。对企业内生性盈利能力要求的提高、对新经济企业的欢迎以及对审核制度、退市制度的完善,均反映出监管部门对于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坚定态度。
不过,在排队企业较年初大幅减少的同时,监管层对于“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却不断增强。4月14日,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领到了IPO批文。这一时间节点,距离公司今年2月初招股书预披露更新,仅仅过了50天左右时间。
深交所近日召开的2018年会员大会指出,深交所将积极稳妥推进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工作,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深化创业板改革,进一步完善深市多层次市场体系。
上海一家大型私募投资经理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的监管政策可以说非常明确,就是要腾出有限的金融资源给新兴领域的优势企业,一些业绩不过硬的企业将被拒之门外,如果不主动撤离想借壳并购都困难,同时,融资规模也要节制”。
东北证券分析师指出,证监会新规一方面让符合标准的企业可以尽快上市;另一方面让质量不达标的企业知难而退,既保证了过会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也将解决IPO“堰塞湖”问题。IPO被否企业3年内不得借壳上市,有望进一步打击壳股价值,未来企业申请IPO会更加谨慎。
目前,由于排队企业数量大幅下降,也预示着“即报即审”时代将临近。广证恒生分析认为,企业IPO的排队时间正在缩短,时间成本降低,因此建议拟IPO企业不要过于急切地申报,而应先完善公司内控制度,规范运行,正确评估企业自身盈利能力,减少或消除企业运营中的潜在风险,以便申报后能顺利通过审核。IPO被否企业的出路包括再次申报IPO、海外上市、被并购、挂牌新三板等,应合理地运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来帮助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