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布局方面,《纲要》表示,雄安将严格产业准入标准,限制承接和布局一般性制造业、中低端第三产业。同时,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高起点布局高端高新产业,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纲要》显示,雄安重点发展的高新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现代服务业、绿色生态农业。
“新区在产业布局上,标准是非常高的,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针对国家战略的需求,提出发展这几大领域的高新产业,”陈耀表示,“一方面,这几大高新产业领域,体现了世界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如新一代信息技术,涵盖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最新前沿科技。另一方面,这些高新产业的确立,对标的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对科技的需求。《中国制造2025》里面提出发展十大领域的高新产业,在雄安的产业布局里就有部分体现,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生物医药等。”
证券分析师表示,相较于杭州、深圳、北京等以互联网为核心的软科技中心,雄安推进硬科技“补短板”与前沿技术创新探索具有时代意义。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雄安相关部门了解到,雄安光启军民融合创新中心去年9月成立,其超材料前沿技术研究院和新型发动机先进技术研究院也同时落地新区。雄安光启超材料研究院执行院长赵同胤此前表示,光启将基于智能超材料、空开平台及深度计算领域多年来积累的技术优势,全力支持新区建设。
在产业的分布上,《纲要》显示,起步区重点承接北京疏解的事业单位、总部企业等功能,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信息安全、量子技术、超级计算等尖端技术产业基地;五个外围组团布局电子信息、生命科技、文化创意等高端高新产业;周边特色小城镇布局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北部小城镇主要以高端服务、网络智能、军民融合等产业为特色,南部小城镇主要以现代农业、生态环保、生物科技、科技金融、文化创意等产业为特色。
陈耀表示,现代城市发展中,服务业占比一般较高。从雄安规划来看,现代服务业一开始起点就很高,疏解了北京大量优质公共服务内容,包括教育、医疗、总部经济、文化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未来雄安有可能形成科技产业与现代服务业两大产业支撑,实现双轮驱动。
《纲要》表示,新区率先大规模商用5G、率先布局IPv6;超前布局区块链、太赫兹、认知计算等技术研发及试验。搭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重点实现无人系统智能技术的突破,建设开放式智能网联车示范区,支撑无人系统应用和产业发展。
据了解,今年3月,中国移动完成了雄安新区首个5G-V2X自动远程驾驶启动及行驶测试,实现了通过5G网络远程控制20公里以外的车辆完成启动、加速、转身等操作。中国联通也已把雄安设为5G试点城市,今明两年将在雄安规划多个5G试验基站,预计2019年下半年在雄安开展5G规模建设和预商用。
积极布局智能基础设施建设
截至目前,包括各类央企、BAT等科技公司在内的数百家相关企业已在雄安扎下营寨,积极参与新区建设。随着规划纲要的落地,相关企业的业务推进将步入新的台阶。为适应雄安高标准建设创新城市的要求,企业纷纷探索在新兴业务领域拓展空间,积极布局智能基础设施项目。
《纲要》表示,加强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同步建设感知设施系统,形成集约化、多功能监测体系,打造城市全覆盖的数字化标识体系,构建城市物联网统一开放平台,实现感知设备统一接入、集中管理、远程调控和数据共享、发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