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人士表示,若5月MSCI宣布一次性纳入A股,则当月纳入增量资金可能一次性达到740亿元-1055亿元,纳入节奏可能超市场预期;板块方面,潜在纳入MSCI的成分股均为大盘蓝筹股,在“消费、金融”等板块所占比重较大,消费和金融大蓝筹将受益。从配置风格来看,依据外资机构(QFII/RQFII)陆续进入A股市场后的投资偏好,潜在纳入的这些成分股中,应主要聚焦“稀缺、绩优、具备超级品牌价值”的公司,关注“超级品牌指数”。
4月11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发布《联合公告》,宣布自2018年5月1日起,沪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额度将分别由130亿元人民币调整为520亿元人民币,沪港通下的港股通及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每日额度将也将分别由105亿元人民币调整为420亿元人民币。
分析人士表示,A股坚持既定的开放节奏,自2014年底至2016年底,沪港通、深港通相继开通之后,A股市场获更多国际资本关注。沪港通和深港通是A股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融合的一种模式,而MSCI正是看到这一互联互通机制,将A股纳入了MSCI新兴市场指数。以沪深港通限额扩大以及正式纳入MSCI作为突破,A股市场开大门走大路进程的加速也将进一步令A股融入国际市场,同时引入更多境外成熟投资者参与良性竞争,也将改变A股市场固有一些投资理念。
额度扩容迎接MSCI
对于额度调整的原因,申万宏源证券认为,陆股通和港股通单日额度非常充足,额度不够用的情况非常稀少,额度完全够用。对陆股通和港股通开通以来额度使用占比进行分析,发现沪股通和深股通额度使用占比的90分位数仅为15%和10%,均值为4%-5%,而港股通的额度使用中枢比陆股通更高,资金南下动力相对更强,但使用额度占比的90分位数均不超过25%,说明无论是港股通还是陆股通,90%的交易日中额度使用都是不足25%的,所以出于交易需求提升额度的逻辑是不成立的。
该分析师进一步指出,提升互联互通单日额度更多出于MSCI纳入A股的考虑,未来超预期内容可能集中在两步走改为一步走纳入A股、提升市值纳入因子和增加中盘A股指数成分。2017年6月MSCI决定将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纳入市值因子为5%,占新兴市场指数权重为0.73%,预示两步走时间表,2018年5月和8月分别纳入2.5%,并提出下一步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的进程可能涉及增加当前5%的市值纳入因子以及加入中盘A股指数成分,前提是互联互通机制经过市场考验、陆股通单日额度放宽、A股股票停牌状况有所改善,以及对创建指数挂钩投资产品限制的进一步放宽。如果大幅放宽陆股通单日额度,MSCI也不排除一次性纳入A股的可能性。
从时间上看,5月14日和8月13日是MSCI指数成分季度调整的时间点。在这两个时间点区间内MSCI大概率将对是否提升市值纳入因子和增加中盘A股成分做出反馈,去年提示跟踪MSCI主动外资规模远超被动外资配置规模,事实上主动外资在去年10月以后已经通过陆股通加快对于MSCI标的配置,2017年下半年A股白马表现亮眼。当前如果MSCI提升A股市值纳入因子或者增加A股中盘标的,则主动型资金将为市场带来相当可观边际配置资金。
市场人士表示,在当前全球市场方向不明的背景下,MSCI可能面临一定约束,但是最迟也会在8月做出反馈,投资者可以继续对这一主题关注。
超预期下的市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