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此前创业板的“一枝独秀”,在昨日两市回升的背景下,投资者目光无疑都聚焦在了创业板回落上。而昨日成长股出现的回调,也使得此前创业板上涨原因受到质疑。例如,是否因为盈利能力、利润增长这些基本面因素?或是由于市值结构、市场超跌等风格因素?
此前创业板上涨,毫无疑问是新经济驱动下的盛宴。而由“独角兽”概念引领,以中小创为代表的成长股在A股掀起了一轮波澜壮阔的独立行情。不过,在近期全球成长类板块集体承压的背景下,A股成长主线正日益受到挑战。此外,随着盘面操作难度的加大,不少机构也提醒投资者,在财报密集发布的当下,后市应坚持淡化风格、深化价值,侧重业绩这一主轴。
创业板走弱
昨日,沪深两市涨幅均超过1%,主要指数方面,上证50的涨幅更是达到2.40%。不过在此背景下,创业板全天却一直在弱势区间内维持震荡,与主要指数的强势上扬形成鲜明反差。近两个交易日两市“再平衡”后,板块间强弱转换再度出现,短暂的风格演绎过后,主板与创业板对投资者吸引力似乎已回到与主板同一起跑线上。
在这一背景下,虽然两市主力资金净流出态势仍在延续。不过,从板块资金流向上来看,一方面,创业板净流出规模扩大与沪深300时隔多日出现资金净流入并存的现象反映出了盘面的分化。另一方面,从小长假前后板块间资金的胶着状态来看,资金针对板块的博弈其实也已有一段时日。从上述现象来看,昨日貌似突然的“转向”其实并不令人意外。此外,在投资主线日益模糊的当前,从资金的行为和结果表现来看,对于前期涨幅较大甚至股价严重透支估值的高位股采取回避态度,也正在成为不少资金的现实选择。而近期主力资金、北向资金的行业流向和加减仓偏好同样反映出加仓价值、减仓成长的趋势。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此前分化中创业板的“一枝独秀”,近期市场中关注焦点无疑都集中在创业板上。事实上,从小长假前后蓝筹股与成长股此消彼长的表现来看,A股存量博弈局面并未因为此前创业板的火爆而得到明显改观。更进一步来说,由于博弈难度的加大,增量资金大规模入场的意愿不足,后市继续呈现齐涨共跌的可能性依然不大,结构性分化仍将延续。
中金公司也表示,当前经济增长预期、利率与流动性等宏观因子近期没有大幅变化,短线风格主要受到风险偏好、风格估值、价格趋势等因素影响。而季报业绩的集中披露将促使投资者关注点重回基本面,结合价格趋势的短期波动,该机构认为市场风格表现短期将相对均衡。
科技股跌落“风口”
在科技股利空频传的背景下,成长类板块集体承压并非A股所独有。近期,美股中部分知名企业尤其是科技类企业,先后受到监管压力乃至丑闻事件的影响。结合此前的显著涨幅,市场对于其估值水平的分歧也在显化,泡沫之声不绝于耳。
市场人士指出,如果美股市场的科技股“熄火”,那么A股市场中成长板块也将很难“独善其身”。不过由于上市公司价值评判标准的多元化、企业盈利能力的持续改善,全球科技股承压的现象也需要区别看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经过了之前的大幅上涨,全球科技股股价都已不便宜。整体来看,估值偏高是客观存在的,至于何时回落,仍然需要看基本面、盈利预期以及市场资金的偏好等因素。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估值回落本身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其去化的过程往往也会超出多数投资者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