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近期市场震荡之际,沪深两市振幅有所收敛,主线并不突出;不过,创业板的表现则相对突出。在这一背景下,价值与成长之间孰优孰劣这一永恒的市场争辩再起。部分机构认为,当下市场信心尚未完全恢复之际,坚守价值蓝筹仍是相对安全边际较高的现实选择。不过也有机构认为,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代表转型升级发展方向的成长股已更为看好。那么在当前市场风格“犹抱琵琶半遮面”之际,投资者该作何选择?且听机构如何分解。
创业板蓄势待发
近期成长股迎来久违的“艳阳天”,创业板指数大放异彩。昨日创业板指再度劲升1.34%,收在全天最高点,报1795.69点,距重返1800点仅一步之遥。据统计,在上周沪深两市分化的背景下,创业板指周涨幅达6.18%,尽显强势。凌厉的涨势也让“沉寂已久”的成长股再度受到市场的关注。事实上,截至上周,创业板指数已实现了周线“三连阳”,只不过此前的表现并不如上周如此“抢眼”而已。
回顾刚刚过去的2月,A股市场并不平静,节后的A股市场正由超跌反弹背景下的均衡走向分化。近期,年初以来涨幅较大的大盘股、蓝筹板块再度随外围市场出现调整,逐渐“让位”于以创业板、中小板为代表的中小票。
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2月,上证综指下跌了6.36%,深证成指下跌了2.97%;而中小板指和创业板指则分别上涨了0.76%和1.07%。细分来看,涨幅居前的板块分别为电子、钢铁及计算机,涨幅分别达到3.32%、1.65%及1.14%,而跌幅居前的房地产、非银金融板块相应跌幅最大,分别为11.44%和9.88%。由于创业板的强势表现,板块内个股也出现了明显的资金聚集趋势。
从北向资金的动向来看。春节后的8个交易日,沪港通资金总体呈现出净买入和净卖出互现的局面,2月28日和3月2日分别净卖出6.60亿元、8.75亿元,昨日,沪港通再度出现了12.74亿元的净卖出。相比之下,同期深港通节后则连续6个交易日呈现净买入,仅近两个交易日出现小幅净卖出,金额也均未超过2亿元。从标的来看,最近7个交易日,北向资金净买入前五的个股为贵州茅台、大族激光、海康威视、中国平安和格力电器,其中两只为中小板股票。
业内人士表示,从配置的角度来看,当前创业板中估值和成长性良好的标的已是主要调仓方向。未来资金将重点观察市场风格转换的情况,在市场出现低位启动的新热点时,将逐步调整前期收益较大的大中市值股票转换为跌幅较大、低估值的中小市值股票,实现组合的贝塔轮转。
风格切换引关注
2月以来,A股市场出现风格转变迹象,沉寂了近两年的创业板开始在市场的波动中脱颖而出。芯片、网络安全、区块链等中小创科技板块轮番表现;概念方面,随着“独角兽”概念的升温,创业板指近期更是“炙手可热”。
随着近期创业板的收益风险比上升,不仅北向资金陆续加仓成长股,部分国内资金也在强势股的调整中逐渐挪腾至创业板,易方达创业板ETF在此前的市场下跌中就曾出现份额大增的情况。这显示出相较以往,资金对成长板块已表现出了更大的热情。
不过,出于对外围市场、风格切换等不确定性风险的规避,投资者整体市场参与程度仍不算高,全市场日均成交金额也依然维持在低位,“价升量缩”的特征非常显著。自A股1月底出现快速回调以来,市场从此前快速的“一致预期”正逐渐转变为“预期模糊”,而越来越多的迹象正在指向短期内市场分化仍将持续。在此背景下,价值与成长之间孰优孰劣这一永恒的市场争辩渐起,风格切换已再度成为机构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