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胡晓义认为,如果精算分析框架是合理的,一般来说长期趋势预测是比较准确或者接近准确的,而短期的预测则往往偏离会比较大。
“所以我们看精算报告或者说精算报告的阅读者,不应当只看具体的结论。比如说在资金平衡上是某年出现了拐点,或者是收支缺口的量有多大。”胡晓义说,“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系统性风险的要害上和防控的方向上。”
养老金投资运营再添4省份
那么怎样来实现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
“我觉得方法无外乎是开源、节流。在开源方面很重要的举措就是把我们已经归集上来的养老保险基金搞投资运营,实现钱生钱。”汤晓莉说。
据胡晓义在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2017年年会上透露的数据,广东省作为早期试点之一,签了5年的委托投资协议,今年年底5年到期,总共投资一千亿元,五年收益400多亿元,平均年化收益率8%左右。
2016年底,全国范围内的基本养老基金投资运营正式启动。目前为止,北京、安徽等9省份委托投资金额4300亿元,已签订合同资金到账超过2631亿元。
汤晓莉表示,除9省份外,西藏、甘肃、浙江、江苏也打算委托投资运营,大概可以增加投资金额1500亿元。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其中江苏省1000亿元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2017年12月委托投资运营,采取保底收益方式,投资期限为5年。
不过,13个地方合计5800亿元的投资金额,与4万亿元的养老保险基金累计余额相比还是比较少的,距离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达到万亿元级别也有一定差距。
2017年是养老保险投资运营的第一个整年。“社保基金理事会相当谨慎,第一年作为打底年,可以说他们采取了审慎的投资原则,并没有很激进地大量投资股票市场。这种情况之下,从目前我们收到的财务报告来看,2017年底达到5%或者超过5%的收益率是不成问题的。”汤晓莉说。
实际上,人社部基金监管局局长唐霁松2017年12月曾撰文指出,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已投入运营的养老基金收益率为4.15%,年化收益率为5.5%,虽然超出同期地方管理养老基金收益水平,但仍需要进一步提高收益。
一位养老金管理公司高层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养老金属于规模大、风险偏好低的资金,年化5.5%这个收益水平在今年来看属于中等水平。
汤晓莉表示,从和委托省份的交流来看,委托省份对5%的收益率还不是相当的满意,希望投资回报率越高越好。
对此,汤晓莉称:“在基金的安全跟基金的高投资回报之间,必须要有一个权衡,不可能既要社保基金理事会做到万无一失,又要特别高的收益率,这个目标很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