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行释放流动性背景下,A股市场如愿迎来 “开门红”。1月2日,沪指高开高走,收报3348.33点,全天上涨1.24%,是自2017年9月以来的单日最大涨幅。深成指也上涨 1.25%,收报11178.05点。创业板指和中小板指分别上涨 0.97%和1.03%,相对而言表现偏弱。与A股的上涨相呼应,香港恒生指数上涨1.99%,收报30515.31点,再度刷新近10年高点。
两市超2500只个股飘红
从盘面来看,两市个股呈现普涨态势。截止收盘,上涨个股数超2500只,34只非ST股涨停。其中,化纤、建材等周期性板块领涨,成为首日表现最靓丽的群体。太平洋证券表示,2017年以来经济基本面稳定,周期、金融等权重股业绩复苏,看好春季攻势的来临。农业板块也迎来久违的大涨,草甘膦概念股表现出色。此外,银行、保险、券商和石油等权重板块也集体上扬,助力指数走高。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沪深两市年报预披露的时间表出炉,披露年报时间靠前的股票受到市场的关注。2日涨停的个股中,农尚环境预期将于1月19日披露年报,是两市预计最早披露年报的公司,与之类似,将于本月披露年报的东音股份也涨停。这也显示出,年报业绩亮眼的个股近期将持续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跷跷板”效应仍在上演
财富证券认为,央行建立“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叠加去年9月底宣布的定向降准政策将于2018年实施,市场资金面的压力或逐渐消退。但受制严监管以及一季度CPI或将触及高点,市场利率水平大概率维持高位震荡。因此,整体来看,暂不具备投资者情绪全面回暖的条件。
广州万隆分析认为,两市热点多处发力,但仍缺少灵魂主线,与此同时权重股与题材股“跷跷板”效应在盘面上仍有所体现,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投资者还是要提防短线多头用力过猛以致高位承接资金缺失而遭到空头反杀回马枪,操作上依然避免过分激进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