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三板联盟许小恒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近期二级市场的连续调整,很多个股尤其是中小创个股跌幅远远高于大盘。另外,许小恒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质押期内的“警戒线”和“平仓线”是支撑股价的两个重要指标。股价走低后很容易逼近股权质押预警线。“出现补充质押,则意味着公司股价下跌逼近之前股东质押的预警线。股价下跌得比较厉害,质押率偏低,所以要补充质押。而不断补充质押更是折射出股价频频下跌。”许小恒如是说。
整体来看,发布股东进行补充质押公告的上市公司,大多存在股价承压的迹象。以金固股份为例,自4月以来,公司股价整体呈现下滑状态。交易行情显示,7月18日,金固股份盘中最低价10.1元/股创下2016年以来股价新低。自今年4月以来,公司股价累计跌幅达到35.36%,在此期间大盘的跌幅则仅为0.59%。另外,丽鹏股份自今年4月以来累计跌幅逾25%。
公司股票在二级市场上遭到投资者“用脚”投票又与公司业绩表现密不可分。纵观金固股份的业绩,公司在2016年出现业绩变脸的情况。财务数据显示,2016年金固股份实现的归属净利润同比由盈转亏,亏损约1.38亿元。此外,根据金固股份4月29日发布的2017年一季度报告显示,金固股份预计2017年上半年实现的归属净利润亏损约5500万-7500万元,相较于2016年同期亏损约4522万元,预计亏损额进一步扩大。据悉,金固股份是一家主要从事汽车钢制车轮研发、制造、销售的公司,对于2017年上半年预计继续亏损的原因,金固股份则坦言是由于公司汽车后市场业务的亏损导致。
质押风险不容小觑
股票质押融资虽是常见的一种大股东融资手段,但如果质押比例过高,则可能面临一定的风险。在上述私募人士看来,在需要股东进行补充质押的情况下,如果质押人不能及时补充质押,则存在股票被强制平仓的风险。
实际上,近期就有不少上市公司发布关于控股股东质押股份触及警戒线的公告,举例而言,欣龙控股在7月20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海南筑华部分质押股份触及警戒线。具体来看,欣龙控股表示,截至公告日,海南筑华持有欣龙控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6.73%,质押股票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99.93%,全部质押给财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其中,质押的4545万股占海南筑华所持欣龙控股股份的50.44%,占公司总股份8.44%,警戒线为5.72元,公司股票价格已触及警戒线。交易行情显示,7月19日欣龙控股股价收于5.54元/股。对此,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股权质押是上市公司大股东重要的融资工具之一,融资的规模一般都不会太小,在股市行情震荡之际,大股东可能同样面临有如杠杆一样的风险。同时,宋清辉分析称,一般而言,补充质押的大部分都是控股股东,特别是在近期股市震荡,许多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不得不补充质押应对平仓风险。
上述私募人士则进一步表示,股权质押作为上市公司股东自身的融资行为,从表面上看与上市公司关系不大,但质押方大股东、控股股东在上市公司的地位特殊,一旦面临股权质押危机,可能会导致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发生变更,对公司股价、经营业绩、信息披露等都有较大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在发布关于股东补充质押公告的公司中不乏一些高比例质押股权的股东。举例而言,同样在7月20日发布控股股东股份补充质押的财信发展在公告中称,公司控股股东财信地产在7月17日向质权人太平洋证券补充质押了约15.5万股股份。而截至公告日,财信地产质押股份占所持公司股份的比例并不低。据悉,截至公告日,财信地产持有财信发展的股份约占公司总股本的59.65%;处于质押状态的股份占其所持财信发展股份总数的99.9989%。也就是说,财信地产几乎将自身所持有的财信发展股份全部进行了质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