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表示,虽然市场正在下行,但大中型房企对规模的追求,仍是这一阶段的主旋律。从这个意义上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仍将会得到一定支撑。
按照东海证券的观点,在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四大因素中,土地成交量和价格因素是偏向正面的。因此预计今年下半年地产投资增速趋缓,但全年仍会好于2016年的水平(6.9%)。
这几乎是对房地产开发投资最乐观的预测。相比之下,中银国际认为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维持在5.8%的水平,招商证券则将数据设定在5%左右。这些预计相比1-5月的增速下降4个百分点左右。
机构下调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的预期主要原因在于商品房销售降温将传导到投资端,以及融资收紧对投资形成的制约。
销售降温及融资难
利空投资
以限购和去杠杆为主的楼市调控政策,正在造成市场交易的下滑。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5482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3%;商品房销售额43632亿元,增长18.6%。上述两个指标的增速已经连续三个月出现下滑。
这一趋势持续到6月。根据安信证券对50个主要城市的监测,6月上述城市一手房合计成交23.05万套,环比下降2.3%,同比下降18.8%。前6月累计同比下降15.2%。
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6月一、二线城市的交易量出现环比上升,三线城市则环比下降。这与5月的趋势恰恰相反。
自今年3月新一轮楼市调控政策出台以来,热点一二线城市的交易量一度大幅下滑,部分三四线城市则升温明显,成为新的市场热点区域。此次三线城市交易量回落,似乎说明这些区域的热度正在降温。
中银国际就持有这种判断,该机构近期发布的年中策略报告就指出,此轮三四线城市的热销更多源于一二线城市杠杆率的提升和限购后的溢出效应。该机构认为,从人口流动趋势上来看,三四线城市的热度恐怕难以持续。
因此,按照上述机构的观点,未来房地产销售增速还将继续下滑,但仍处于相对高位。一些分析人士则认为,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今年下半年的销售面积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
销售端的降温可能很快传导到供应端。严跃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未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下滑将是大概率事件。若降温幅度较大,持续时间长,房企的拿地热情还会受到影响。
另一重影响在资金端。根据统计局的数据,在房企资金来源中,定金及预收款的增速从今年前两月的27.1%,降至前5月的20.3%;个人按揭贷款增速,则从20.4%降至8.6%。这两项来源在房企资金中所占比重在四成以上。
此外,随着银行、信托、基金等融资渠道的收紧,房企的国内融资渠道全面受限。在海外融资成本高企的背景下,这一缺口几乎不可弥补。
严跃进认为,这有可能会对房企投资带来一定的制约。即虽然现阶段资金仍相对充裕,但企业在决策中会更加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