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三:飞单骗你没商量
所谓的飞单销售就是银行工作人员利用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销售外部的理财产品以获得高额提成,简单来说就是挂羊头卖狗肉,你以为买的是银行保险产品,但实际上很可能是不知道什么野鸡公司的高风险产品。
飞单骗你没商量
这种销售在银行中是严令禁止的,但是因为高额的回报,有些银行内部员工铤而走险。飞单类的理财年化收益率比一般的银行理财产品要高不少,一般来说,房地产信托、私募股权等领域是银行飞单的聚集地,年化收益率基本上在10%以上。但是相对而言风险也格外大。
鉴别是否为飞单产品有三种方式:一是看说明说上的产品管理人,如果产品管理人不是银行自身,而是什么投资公司,则需要警惕了,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是飞单;二是通过银行网银或者银行客服电话查询,如果这笔理财在以上渠道查不到信息,则需要警惕;三是看产品说明书的回执单是否有银行的公章,如果回执单上没有银行的公章,一般情况下是有问题的。
案例:2013年9月,陈女士与王先生等四人在农行一分理处客户经理李某的办公室购买了500万元的“政府工程理财产品”,期限为一年,收益为9%。合同显示,该投资计划名称为“中企华康股权”,受托管理方为“中诚联合(北京)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但该“理财产品”到期后,他们到银行兑现本金与收益时被银行领导告知为“飞单”。客户王先生称,李某推荐“中企华康股权”时,说是农行保息保本的产品,安全性高。因为产品回执上并没有盖农行的公章,所以后期维权非常麻烦。
地雷四:代销产品银行不兜底
银行代销产品和飞单最大的区别就是,银行代销产品是经银行批准的外部产品。这类产品大多是保险、基金等产品,风险根据产品不同也不一样。
代销产品银行不兜底
所以切记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需要询问所销售的是否为银行自身的理财产品,盖的是否为银行的公章、理财的管理人是否为银行本身。如果不是,那就需要多留心,银行工作人员有时候会迫于业绩压力,诱导客户购买保险等其他代销产品,小伙伴们需要仔细甄别。
案例:2015年1月林女士在福州某家银行的支行办理理财业务时。银行工作人向她介绍一种新的理财方式,不但利息比普通的理财利率高,还能即存即取。林女士觉得利息高,可以放那,当即就存了3万元。没想到,一年以后,林女士“被要求”继续存3万元!林女士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后来一打听才恍然大悟,她被“忽悠”了,买的竟然是保险产品!
温馨提示:一是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需要确认这个理财产品是银行自销型的(盖有银行内部公章);二是确定是保本型或者低风险非保本型。剩下的,尽量选择产品经验丰富的大型银行,只要选对银行理财产品,风险还是很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