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到‘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对2015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强调,表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除了上游采掘行业的去产能外,还包括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地位更加重要。这是‘十八大’以来第二次把农业作为重点,而且首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前提法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它具体包括‘三去一降一补’五大方面内容,比如要解决国内价格偏高、市场份额被国际挤占的问题。此外,农产品期货市场也需要规范,否则在大商品、小期货、资金潮、资产荒的背景下,很容易产生投机,导致市场无法自我修复。还有要抓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做好政策性粮食库存消化等工作。”范子铭对首次出现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进行了解读,“参考今年钢铁、有色、煤炭等传统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带来的投资机会,相信农业供给侧改革在2017年也不会让投资者失望。”
农业供给侧改革对于农产品带来的利好,券商等研究机构并不认为会出现简单直接的一轮暴涨。据中金公司《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评》分析,“提到农业供给侧改革,市场认为明年农产品价格可能也会出现像今年煤炭钢铁那样的爆发式行情。我们认为这可能曲解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本意。农业供给侧并不是简单粗暴地去农业产能,而是要理顺价格和供需关系,包括收储制度的改革。今年已经推行了玉米等收储制度改革,补贴农民而不是补贴玉米价格,今年玉米价格尽管有所上涨,但主要是减产导致的,而不是改革导致的。本质上农产品价格仍是看供需关系。明年政府可能继续鼓励农民减少玉米种植,增加土豆和大豆种植,农作物结构有所调整。但育种能力的提高,使得目前新种子会提高每亩单产,比如美豆今年单产就明显提高。此外,农村土地的集约化,从小农户种植转向大农户机械化种植也会提高种植效率。因此,农业供给侧改革并不等同于农产品通胀。目前在农产品中,除了油脂和白糖基本面相对支持价格上涨外,其余产品还看不到价格明显上涨的基础。”
郭伟文认为,“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强调,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而这实际是补短板的核心内容之一,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未来将成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着力点。绿色农业一般是指”三品“,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因而大力发展绿色农业非常契合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的思路;此外,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除了要逐渐消除价格方面的劣势外,还需要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品味、质量,确保品种优良、无毒无害无污染,这就要求我国必须走绿色农业的道路,在接下来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都可能有更详尽的部署。而向消费者提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品等还需要其他一系列企业参与,包括食品安全检测、食品追溯,使用无污染农药、测土配方施肥,对于已经污染的土地,需要大力推进土壤修复,涉及这部分业务的企业将会直接受益。”
2017是改革之年有望成明年最大亮点
如果说2016年最重要的改革是供给侧改革,那么2017年最重要的改革就是国资国企改革。12月初的政治局会议已经释放明确信号,之前的说法是“财税、金融、国企等重大改革”,现在的提法是“国企、财税、金融”,可见下一阶段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国企的改革。“因此明年几大央企的混改会是极具力度的,就像去年大家低估了供给侧改革的力度,我们也可能会不小心低估今年国企改革的力度,它可能成为2017年市场的最大亮点。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这几个是会议明确提到的混改行业。”范子铭对文件混改内容进行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