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12日正式公布《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和《天然气管道运输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明确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原则定价,给予投资收益率8%,而且明确要求经营天然气管输的企业原则上应将管道运输业务与其他业务分离,暂不能实现业务分离的,应当实现管道运输业务财务独立核算。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出台的油气管输环节重头文件已达四个。据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将全面启动管输企业定价成本监审工作。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系列动作标志着天然气价格改革将迈出“管住中间”的第一步,也就是为油气改革方案落地铺路。
据了解,目前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已经过数轮修改,近期有业内人士透露将在年内出台,最终改革目标是“十三五”期间实现政府只监管自然垄断的管网输配气价格,气源和销售价格两头放开。
东北证券建议重点关注三类油气公司的投资机会:
(1)油服与油气装备公司:油价上涨将带动石油公司资本支出增加,油服与油气装备公司将直接受益。据标普油气设备服务指数与原油价格对比,油价上涨油气设备服务指数常领先于油价涨幅,黄金周期间港股油服板块表现同样印证这一观点。推荐:中海油服、石化油服、惠博普、通源石油、杰瑞股份;
(2)上游油气开采相关标的。据油气勘探及生产指数与原油价格对比,油价上涨勘探及生产指数基本同步于油价涨幅。我们测算油价上涨后各公司业绩弹性,油价上涨1 美元,民营油气企业弹性顺序为:中天能源>洲际油气>新奥股份>新潮实业>美都能源>潜能恒信>海默科技。重点推荐中天能源,洲际油气,新奥股份;
(3)以原油或石脑油为原料的炼化及化工公司,将享受不菲的库存增值。推荐上海石化、华锦股份、恒逸石化、荣盛石化、桐昆股份。
【个股研报】
通源石油:最坏时刻已经过去,并购、定增打开新空间
近年公司以射孔为主,积极拓展油服版图,但因油价下行业绩承压。公司及时收缩战线,将精力集中于高毛利、高竞争力业务,并通过并购参股强化服务能力。二季度已实现扭亏,最坏时刻已经过去。公司市值小,弹性大,表现值得期待。
主业表现稳健,业绩见底基本确认。15年公司亏损4600万,16H1预亏1100-1500万,亏损主要源自商誉减值和钻井。考虑公司定增收购大庆永晨55%剩余股权并剥离亏损业务,全年扭亏基本确定。此外还应注意15年公司经营现金流和账面现金达历史最佳,资产负债率仅21%,空间较大。
公司是国内射孔翘楚,战略调整及时,构筑高壁垒。公司由射孔业务起家,是国内复合射孔领导者。12年起逐步向钻井等领域扩张,但因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加之油价大幅下跌,业绩缩水严重。随后公司调整战略,逐步剥离缺乏竞争力的业务,重新确立射孔业务核心地位。一则射孔业务需军工资质,进入门槛高;二则毛利率高达60%以上。公司具备20年射孔业务领域深度耕耘的经验,把握机会,防范风险的能力较强。
射孔业务国际化,业绩弹性值得期待。公司收购APS 67.5%股权,意向收购Cutters 96%和RWS 90%股权,北美射孔业务布局已经成型。通过收购不仅获得了泵送射孔和带压作业先进技术,同时国内外两个市场也实现了良好协同。公司低油价时期收购资产,一则资产质量明晰,二则节省大量成本。14年三大标的EBITDA合计超过6000万美元,弹性值得期待。
强化难动用区块的一体化服务能力是核心看点。油服业务一体化是大势所趋,但盲目多元也让公司深陷其中。当前国内油气增产与区块难动用比例提升之间形成了天然矛盾。立足于难动用区块(尤其是薄油层)的增产,不断强化一体化服务能力是公司未来的核心看点。公司接连收购海外资产并参股大庆永晨、一龙恒业,布局思路正在逐步落地。
给予“审慎推荐-A”评级。Cutters和RWS股权收购存在不确定性,暂不计算。考虑永晨和一龙业绩承诺和亏损资产逐步剥离,预计公司16-18年归母净利为0.35/0.72/0.9亿元,对应定增后EPS为0.08/0.16/0.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