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主人公:寇文殊
年龄:30岁
心得体会:人在哪,家在哪,不必过多地计较房子
从分行出来已经是上午11点,下午一点约了一位客户,我要尽快赶回支行。这时手机响了,拿起电话电话里传来一位男中音的声音:“是寇经理吗,我是约下午一点见面的路明,手头有点事可能会晚点到...”挂掉电话,我长舒了一口气,约定时间推迟了一个小时,总算不用着急回去了,还能吃个午饭。刚才这位客户最近买房,要在我这做贷款,五环外的房子将近300万。从事信贷员这些年,接触过各种各样的客户,之前以70、80为主,现在90后也加入房贷大军了,背负房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不少都是靠父母接济买的房,似乎父母付首付、子女买房还贷款成为一种主流趋势。值得一提的是,这几代人经历了不同的买房时期,各自的境遇也产生了微妙的差异。
90后毕婚族升级成毕房族,为结婚买房
就拿刚才打电话的这位客户来说,1993年出生,今年刚毕业,申请表上“已婚”两个字显得格外醒目,毕婚族和毕房族的双重身份倒是引起了我的兴趣。要知道我这三十而立了还没结婚没买房,这年纪轻轻的90后就早已把我拍在了沙滩上,拍的死死的。我猜想,肯定是家里给出钱买房,至于原因嘛,必然是为了结婚呗。果不其然,在初次面签时,间接的验证了我的猜测。谈到首付比例时,他首先问最低能付多少,我说首套房的话是3成,利率最低8.5折,他说贷款200多万房贷压力太大,能不能多付点首付,少贷点款,我说可以,他又说父母那边正在筹钱,首付多少合适?这个问题着实不好回答,最后我是这样说的:“这要看您自己,您想少点贷款,多付点首付,只要是自己能接受的范围,多少都随您。”
听了这个回答,他接着问道:“要是房产证上写我跟我媳妇名字,只有我一个人申请贷款可以吗。”在听了肯定的回答后,他若有所思地低下头,盯着桌子上的资料,嘴里念叨着:“这就买房了,我也是有房的人了。”从他的言行举止上不难看出,他家并不十分富裕,为了结婚,一家人倾其所有才买下一套小两居,虽然没什么钱,但是自己年纪轻轻就有房子了,在媳妇和亲朋好友面前说话都有底气了,表面上很风光,实际还房贷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
80后为孩子买房 父母举全家之力支持
接下来这位,是去年买房的客户,1987年出生,也是位已婚人士,签约那天客户带着怀孕8个月的媳妇一起过来的,听说客户媳妇已经辞去工作,整个家里都靠他一个人支撑,纵然是公司中层管理级别,在北京这种房价高、消费高的城市,光靠一个人的收入,压力是相当大的。听客户说,主要是为了即将出生的孩子才下狠心买房的,媳妇不希望把孩子放在农村老家,想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他不禁抱怨道:“要是早出生几年买房就好了,我表姐2006年买的房子,才花了30来万,现在房贷已经还清了,跟他们真是没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