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住房贷款新增金额最高的是建设银行。截至2016年6月底,建设银行贷款和垫款余额比2015年底增长了6527.37亿元,个人房贷余额为增长4077.82亿元,占比62.47%。个人房贷在全部贷款余额中的占比也由2015年底的26.45%上升到2016年上半年的28.56%。
与此同时,制造业、批发和零售等行业的不良率明显攀升,四大行的贷款投放明显趋紧。以农行为例:制造业不良贷款率达到5.93%,远高于全行水平。批发和零售行业的不良贷款率高达13.88%,较年初增长1.5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行业的贷款余额仅占全行公司贷款的8.4%,但不良贷款余额占全行的34.4%。
利差收窄 上半年不良贷款日增3亿
伴随着持续的降准降息,四大行的利差和息差明显收窄,依靠规模扩张部分对冲净利息收入的下滑。
以建行为例:2016年上半年建行的净利差为2.15%,与2015年中期净利差的2.48%相比,降幅高达13.31%。上半年利息净收入为2109.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36.29亿元,降幅为6.07%。建行称主要受2015年央行连续五次降息、存量业务重定价以及营业税改征增值价税分离因素影响。
尽管过去三年利润增长停滞,但四大行的资产规模和贷款规模仍然在增长。
截至2016年6月底,四大行发放贷款及垫款的规模已高达42.09万亿,较2015年底的39.32万亿相比,增长了2.77万亿。
在资产规模扩充的同时,四大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也在增加。根据财报数据:截止6月底,四大行不良贷款余额较去年底合计增加了573.21亿,平均每日新增超过3亿元。
工行截止6月底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比一季度末均有所下降。拨备覆盖率从一季度末的141.21%提高到143.02%,但依然低于150%的监管红线。
当实体经济赚钱越来越不容易之时,四大行依然利润丰厚,上半年一二线城市暴涨之时,四大行的信贷资金也功不可没。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依然是四大行不良率最低的贷款门类,房奴又立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