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继续加快
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数据,7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230.1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比6月份加快5.9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各月第二高点。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工业效益处处长何平分析说,7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加快主要受到产品销售增长加快,单位成本、单位费用降幅加大,钢铁、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反弹,汽车行业利润由降转升以及去年同期基数偏低等因素影响。
2、债转股方案有望近期出台,企业将来自产能过剩行业
由发改委牵头制定的债转股方案有望近期出台,最快可能在9月中下旬。方案将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商业银行或是主导方之一,首批试点银行可能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为主。国务院近期印发的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明确提出,支持有发展潜力的实体经济企业之间债权转股权。专家认为,债转股和国企改革推进的节奏和力度可能会超市场预期,“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和市场化定价等将成为最大看点。
3、国务院领衔出资,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挂牌成立
8月28日,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在北京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将形成全新格局。而中航动力、中航动控、成发科技也于今日发布公告,中航工业集团所持有的三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股权正向中国航发划转,三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中国航发。习近平对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成立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作出批示。
4、人民币贬值预期加速中国资金外流,或改变全球并购业
22日,中国央行将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在每日外汇交易中,人民币汇率可在中间价上下2%之间浮动)定为6.6652,比2014年人民币汇率峰值跌近11%,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已被贬值预期代替,尤其是在中国央行去年夏天的“一次性”贬值让全球市场震惊、美联储间隔十年再度加息以后。中国投资者在2015年投入创纪录的1000亿美元进行海外收购,然后在今年第一季度就超过了这一数字,其中得到中国化工斥资430亿美元收购先正达的助推。
5、深港通11月上旬完成准备工作,达到开通要求
日前,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通知,就《深圳证券交易所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深圳证券交易所港股通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以及与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制定的《港股通交易风险揭示书必备条款(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深交所表示,于9月底前完成技术开发准备工作,在11月上旬完成各项准备工作,达到可开通深港通业务的要求。
6、9月限售股上市数量不足百亿,创业板解禁规模处年内低点
9月份沪深两市限售股上市数量为93.75亿股,较8月份环比减少了47%,为年内第四低的月份。但是市值却没有减少,以周五收盘价计算,市值为1683.94亿元,与8月份相差无几。创业板19家公司,数量3.8亿股,市值83.4亿元,二者均处于年内低点。
7、中国银行业进入焦虑期,不良贷款攀升资产荒蔓延
利润下跌、不良贷款攀升、资产荒蔓延、离职现象较多,如今中国银行业似乎进入了“焦虑时刻”。从已经披露的上市银行成绩单来看,相较2015年上市银行业整体承压,净利润增速集体在3%之下,在资产质量方面,已披露的7家上市银行中,除中信银行外,不良贷款率集体攀升;此外包括中信、交行、建行在内的3家银行拨备覆盖率已降至156.99%、150.45%、151.63%,接近监管的150%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