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顾潇啸等发布报告称,从下半年开始,股市和债市的表现开始优于商品市场,意味着金融资产优于实物类资产;利率趋势下行,金融资产为王,而长期国债利率的下降就是金融资产价格上涨的洪荒之力。
报告建议:金融资产成为配置首选,其中债市是利率下行的大赢家,而类债券的高股息蓝筹股也受益于利率下降。
海通表示,今年上半年,从市场表现来看,黄金、石油、螺纹钢、猪肉等的涨幅都接近30%。但这些基本都属于实物类资产,而且都是涨价带来的机会。而作为金融资产代表的债市和股市,今年上半年表现并不佳,其中上证指数下跌17%,标志性的10年期国债利率从2.82%小升至2.84%,利率上升意味着上半年债市基本没涨。显然,上半年的实物资产表现远好于金融资产。
下半年金融资产领涨
在海通证券姜超看来,下半年经济和资本市场最大的变化来自于物价的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利率变化。
一方面,作为最重要的通胀指标CPI,今年上半年最高曾经达到2.3%,而6月份大幅下降至1.9%,7月份降至1.8%,8月份或会继续降至1.7%,预计2017年的物价走势将是前高后低,这意味着本轮通胀的高点大概率已经过去。
下半年以来,最大的变化就是通胀预期的变化,从短期通胀预期逐渐变成了长期通缩的预期。按照经典的美林投资时钟,随着经济增长和物价的变化,经济会依次经历衰退、复苏、过热和滞胀4个周期,而最佳配置的资产会在债券、股票、商品和现金之间轮动。
自从2011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长不再有变化,经济增速始终在下行。如果经济增长只剩下“差”一种状态,那么对应的经济周期就只剩下衰退和滞胀两种组合。在上半年是“经济差兼物价涨”,对应着滞胀期;而未来是“经济差兼物价跌”,对应着衰退期,其中变化的关键在于物价。
进一步看,在物价上行期,实物类资产肯定是配置首选,因为只要涨价就可以赚钱。但正是因为物价的上涨,央行很难放松货币政策,市场利率也就难以下降。而利率不降,债市就很难赚钱。对股市而言,一方面经济持续下滑、很难赚到企业盈利的钱,而另一方面通胀上升,利率不降就赚不到估值提升的钱,因而整体来看就很难赚钱甚至容易亏钱。
因此,上半年商品市场表现远好于股市和债市,其实反映的就是实物资产优于金融资产。
但如果物价重新回落,市场预期货币政策重新放松,市场利率就开始持续下降。而利率下降之后,债市就可以赚钱。而对于股市而言,利率下降,至少可以赚到估值提升的钱。
“通俗讲,如果物价下跌,那么实物资产就什么都赚不到了;而作为金融资产,债券至少可以赚到票息的钱,而股票也可以赚到股息的钱,总好过什么都没有。”姜超称。
因此,从下半年开始,股市和债市的表现开始优于商品市场,意味着金融资产优于实物类资产。
综合来看,未来随着从通胀向通缩的转化,资产配置的重心将从实物资产重新回到金融资产。从确定性角度来看,债市优于股市优于商品,而稳定低估值的蓝筹股相当于高票息的永续债券,其价值优于长期国债。
对于黄金的投资前景,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认为,最适合黄金配置的是滞胀期,也就是经济没增长、同时还有通胀,因此上半年黄金相当于有两条腿在跑。但是如果未来通胀没有了,那么黄金相当于少了一条腿,虽然低增长的环境没变,依然对黄金有利,但很难想象别的商品都不涨,而黄金会一骑绝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