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再发声 下半年中国楼市将步履维艰?
“恶贼,原以为你会洗心革面,没想到你还是如此的作恶多端!”如果用这句武侠小说的对白来形容中国的楼市,那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大白话至今依然清晰的记得2016年8月17号的那个上午,在经过了激烈的争斗之后,上海的楼市里突然平地响起一声惊雷——中国新的地王诞生了,新的地王诞生了,地王诞生了,诞生了……
伴着雷声的阵阵回响,上海静安区被拍卖地段果然不负众望,以110亿的价格打破地王记录,成为新的中国地王。
事后据酱油竞拍者表示:“闽系开发商太猛了,充分体现了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对此现象大白话的内心不禁生出了一阵感慨,虽然中央已有部分调控政策,但是却仍然无法遏制开发商涛声依旧的地王情怀,此外,地方政府对楼市的调控仍然心不在焉啊。
面对楼市这种嚣张的状况,国内各大新闻媒体又按耐不住了,于是在17日晚上新华社正式发布了一篇叫做《持续抓好楼市调控不可松劲》的文章,再次就楼市调控指点江山。面对如此强文,大白话不得不细细考量,在综合整理了各种资料之后,为大家提炼出了以下几个重点内容:
首先,部分地方政府的去库存措施显然是失效的。
因为各地方政府虽然已经把去库存做为一个重要任务,但是房价上涨造成的炒房者投机需求已经远远超越了居民的真实居住需求,不断上涨的房价促使房产从开发商手中直接转移到了炒房投机者手中,而并没有流入真正有住房需求的大众居民手中,这种形式的去库存只能算是楼市的“库存搬家”,它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去库存。
其次,地王的频现大大增加了资产泡沫破裂和经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因为频现的地王不仅在提升地价的基础上促使了房价的上涨,造成了大众的购房恐慌,而且还导致了企业用更大数量的融资去争夺更贵的地王,这是一个不断走向危险的恶性循环。
最后,部分地方政府未尽到相应责任。
虽然中央一再强调“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五大重点任务和 “抑制资产泡沫”的重要性,但是个别地方政府在执行上却似乎总是阳奉阴违、表里不一,不仅没有稳定人民对于楼市房价的预期,同时也将调控房价的责任抛诸脑后。
其实各大新闻媒体针对楼市的发声早就不是一两次了,但是有趣的是,一般新华社发评之后不久国家政策就会相应出台,所以大家不妨这么简单考虑:此次新华社发评也许就预示着中央的楼市调控基调很有可能会确定下来,而这个政策一旦确定下来,下半年的楼市可能就会步履维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