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站内文章:
软件用户服务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股民天地 >> 大盘分析 >> 市场新闻 >> 正文
下半年楼市调控或现新动向:新华社称下半年中国楼市将步履维艰
作者:tangyuan 更新时间:2016-8-25 9:40:17 点击数:
分享到:

   中国下半年楼市调控或现新动向

下半年楼市调控或现新动向。

近期上海诞生全国新“地王”,使得楼市调控恐收紧的预期升温,而在楼市热度较高的二线城市南京、苏州、合肥等地,目前已经出台了新一轮楼市调控政策,与此同时,一些三四线城市则祭出了发放“购房券”的去库存新政。据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房地产调控将会升级到“一城一策”。

上述动向出现的重要背景是,上半年各地楼市出现较大分化,已经使目前的楼市调控政策陷入尴尬。

上半年楼市政策围绕去库存展开,但是目前来看,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压力仍达,甚至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一线城市、以及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二线城市则在持续高烧后陷入迷茫,在进退失据的情形下,未来的走向不甚明朗。

楼市分化持续增大情况下,应该说,实施“一城一策”式的精准调控,会使得调控政策更有针对性,因此确有一定的必要性。

拿一二线城市来看,不同的城市在地理区位、发展状况、楼市泡沫的严重程度方面都有区别。不过也应当看到,目前“一城一策”仅仅是一种施政思路,要做到落地不乱,还需要基本的“顶层设计”。

采取“一城一策”式的精准调控,必须认识到调控政策的局限性,尤其要避免某些地方“乱弹琴”。

自今年以来,地方政府出台的奇葩调控政策并不少见,比如被沈阳连夜叫停的“大学生0首付购房”政策,这种极端政策过于短视,一旦出台后患无穷。

实际上,无论是何种调控政策,作为政府干预市场的表现,一般都有或多或少的副作用,而一些地方政府存在懒政思维,为调控而调控,往往会制造出新的麻烦。

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的一二线城市楼市的过快上涨,正是由楼市调控引发的,后续的调控应该从中吸取教训。

一城一策”的基本指导思想,首先是要区分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从根本上讲,这是顺应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就三四线城市而言,需要正视这些城市赖以生存的传统制造业正在整体趋衰,人口吸纳能力也自然会随之萎缩,顺应这种趋势的做法是,“去库存”政策可以温和推出,而不可用力过猛,地方政府不应再将承担经济、就业职能的重担寄望于楼市。

就一二线城市而言,需要认清,土地供给的有限性带来的供需矛盾是楼市泡沫出现的重要原因。

一二线城市的发展动能比三四线城市更足,这意味着,前者的人口吸纳力还会持续增强,目前看一线城市,泡沫更多的出现在地价,而不是房价,比如上海,作为长三角的中心城市,即便目前房价对未来城市发展有一定的超前透支,也是较为有限的。

上半年楼市出现了地价比房价高、“面粉比面包贵”的问题,这反映了楼市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土地供给的问题——我国的土地政策学习的是香港,其核心是限制性地、有节奏地释放供给,而不太在意市场需求。

适当增加重点城市的土地供给,同时尽可能减少其他形式的调控,是解决楼市过快上涨问题最有效的政策思路,这对于一、二线城市的长远发展是最为有利的。

今年上半年,上海的第三产业增速高达11.6%,但实际GDP增速只有6.7%,差距悬殊,苏州、南京、武汉也分别高达10.9%、10.7%和10%,但实际GDP增速分别为8%、8.4%和7.6%,比不上第三产业增速。

现在看,第三产业的较快增长是好事,但是从长远讲,如果由于高房价的挤出,造成高端制造业、以及处于成长期的新兴产业生存困难,那么目前的增长在未来可能面临被拖累的压力。

在一线城市,这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因此,一线城市的楼市调控要有经济大局观,可以适当增加土地供给。

总的来说,经济硬着陆是楼市最大的风险所在,楼市调控不能只盯着房价是不是过高,也不能只是为去库存而去库存,相比这些短期目标,实体经济的真实需求才是楼市调控真正需要顺应的,这种思维,也应该贯彻到“一城一策”的精准调控中去。

北京证券网
    
今日要闻
栏目48小时热点
全站48小时热点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湖北省速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12014895号-3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