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站内文章:
软件用户服务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股民天地 >> 大盘分析 >> 市场新闻 >> 正文
煤炭企业几十亿存着拿利息 制造业“受伤最重”
作者:tangyuan 更新时间:2016-8-15 9:41:35 点击数:
分享到:

实体经济需求不足,反倒使“房奴们”又火了一把。

央行上周末公布的7月金融数据引发强烈关注。一方面,M1(狭义货币)与M2(广义货币)的增长“剪刀差”已扩至15.2%,创出历史新高,加上企业贷款表现不佳,显示企业投资意愿下滑,资金“脱实向虚”依旧严重;另一方面,整个7月人民币贷款只增加了4636亿元,同比少增1.01万亿元,而住户贷款就增加4575亿元,成了新增贷款的“中流砥柱”。

“住户贷款包括消费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消费贷款的主要部分是房贷。

央行数据还显示,新增住户贷款中的“主力”是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4773亿元,占新增贷款的比重创历史新高,达到102%。根据国泰君安银行业分析师王剑的解读,这其中包括住房按揭、商用房按揭、汽车贷款等,而住房按揭是最为主要的,“不管房市好坏,每月总会有刚需购房的,所以个人长贷数据每月都较稳定。”

煤炭企业几十亿存着拿利息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在企业贷款罕见下降的拖累下,7月新增贷款“跳水”与企业有效信贷需求持续低迷有关。

央行数据显示,7月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1514亿元,环比少增2591亿;短期贷款减少2011亿元,环比少增3992亿。

信贷表现不佳表明企业投资意愿不足。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告诉第一财经记者:“M1和M2‘剪刀差’扩大与资金没有投入到固定的地方去有关。”

在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看来,当前上述“脱实入虚”的情况已经形成了企业的流动性陷阱。他此前表示,大量的货币发行出来以后并没有能够迅速地拉动经济,也就是企业没有进行有效投资,M2增速因此没有提高,这些钱一直停留在企业的活期存款账户上。

多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银行业内人士也表示,如今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产能过剩行业还是一些新能源领域,都存在持币待投的情况。

“一些煤炭集团的存款上升规模高达几十亿元。”太钢集团财务公司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该集团今年活期存款资金比往年高了约10亿元。

“过去煤炭企业不需要提前备储,到期转贷或到期发债转贷即可,但今年由于债券违约事件频发,煤炭企业到期还债规模高达百亿,为解决还贷压力,企业会累积资金。”该负责人表示,“一旦发生债券违约或负面新闻,贷款成本都会急剧上升。”

新能源行业也未能完全幸免。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位于华中地区的某国有大型新能源公司去年扩大了光伏发电和风电站的投资规模,公司在主营业务的布局力度没有放缓。但今年以来,这家企业归集到财务公司的闲置资金也已多用于还贷。

“即使做了投资,也不是实业投资,而是金融投资,这种往往是短期的比较多一些。”宗良说。

上述太钢集团财务公司负责人表示,如果集团有财务公司,可以在银行间市场做些短期投资增值,但今年整个市场收益率与往年相比都有明显下降。

剪刀差持续扩大应当如何应对?盛松成认为,货币政策有效而有限,需要财政政策积极地配合。推行财政政策主要应在两方面,分别是降低企业税负与提高财政赤字率。

北京证券网
    
今日要闻
栏目48小时热点
全站48小时热点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湖北省速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12014895号-3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