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局的“市场化”脉络
在企业的“市场化”建设方面,招商局可谓多面开“花”。
首先,是完全依照市场化机制改进选人用人方式。
据招商局集团负责人介绍,国有企业的生产要素大都已经与市场接轨,难点在于选人用人。为此,招商局集团依照市场化机制,创新高级管理人才的选聘与激励。
一是在选人用人方面,对重要二级子公司的总经理实行全球公开招聘,完全按任期制进行契约化管理。三年一个任期,达不到业绩目标即辞退或转岗。各公司通过市场化方式选聘的高级管理人员都严格进行任期考核,执行相当比例的淘汰率。其中一家经营不善的二级公司,公开招聘的总经理被辞退。
二是在激励约束方面,对各产业板块的考核分配实行“跑赢大市、好于同行”的鲜明业绩导向。与市场先进水平持续对标,各二级公司经理人基本都以市场对标结果定薪,业绩所处的市场分位即为其薪酬分位,从而拉开了收入差距,同一级别相差数倍之多;同一个经理人,企业业绩好时与差时的收入也相差很大。
此外,还通过对股票期权、员工持股、事业合伙人等中长期激励方式的运用和创新,不断探索建立更为完善的市场化薪酬分配制度,基本形成“与市场接轨、与行业相符、与地域相适、与业绩匹配”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其次,是运用市场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和资本效率。
对此,招商局集团负责人表示,招商局在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运用市场化手段,加强对外兼并收购、对内重组整合,有力地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资本效率的有效提升。
其具体表现为,一是对外兼并收购,做强优势主业。两年来,招商局集团累计对外投资665亿元用于兼并收购,把资源不断集中到更有能力的经营者手中。
二是对内重组整合,释放潜在价值。招商局相继推进了集团港口、物流、贸易等业务的重组整合,涉及资产近2500亿元,都取得了较好的整合效益。继去年实现集团园区与地区业务的重大重组后,今年正在推动公路业务的重大重组。
三是积极稳妥地发展混合所有制。招商局集团所属实体公司中,近70%的企业为混合所有制企业;控股和占大股的上市公司总资产,已占集团合并总资产的九成以上。
再次,是采取市场化方式推进创新转型。创新不等同于“出点子”,而需要久久为功。招商局集团在认真研判市场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市场化的创新长效机制,积极推动业务转型升级。
在搭建平台方面,招商局集团利用旗下的产业园区搭建开放式创新平台,实现创新资源的集聚。
平台搭建好后,则需要资本的助力,在嫁接资本方面,招商局利用产融结合的优势,搭建起了覆盖天使投资、VC投资、PE投资以及上市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创新创业投资金融服务体系,已经为创新创业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了3000多亿元的融资。2015年,招商局设立了规模为50多亿元的产业互联网投资基金,协助集团传统产业向产业链高端转型。
在平台、资本要素满足后,便需要更具创造力的制度,在制度创新方面,招商局首先鼓励创新投入。对创新支出双倍加回并相应调增净利润,鼓励各层级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同时,成立创新专项基金,每年拿出1亿元资金,扶持各企业创新项目、奖励创新先进单位和个人。与此同时,建立容错机制。把“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创业项目都集中到专门设立的平台公司上进行投资,通过总体投资组合收益,平衡单个项目投资失败所造成的影响。再次,建立跟投机制。把PE行业中成熟的跟投机制复制到创新项目投资上,将跟投主体从项目实施者扩展到投资决策者。
加紧海外布局 下好“先手棋”
如果说招商局在此轮国企改革中已经抢占了“制高点”走在了发展的前列,那么,在国际布局方面,招商局也已经下了“先手棋”。
在遵循市场化规律加快国际布局方面,招商局集团负责人如是说,这两年来,招商局重点围绕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加快了海外布局的步伐。在推动国际化进程中,始终注重研究国际市场,遵循国际市场规律,谋定而后动,避免冲动盲动。
于是,积极构建“一带一路”港口网络、推进中白工业园项目和中欧物流大通道建设、复制“前港-中区-后城”的蛇口模式到海外……放眼望去,国际舞台上,招商局的身影已经愈发引人注目。
据悉,海外业务的发展正在成为招商局集团新的增长动力源。
对此,招商局集团负责人表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招商局在体量上进入万亿级资产企业行列,企业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国有资本运营效率明显提高,实现了较大的跨越。但下一步发展中仍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过去的成绩靠改革,今后的发展同样靠改革。
发力“十三五”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据介绍,“十三五”时期,招商局将切实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以市场化为核心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全力实施创新发展、一带一路、互联网+、并购重组“四轮驱动”战略,努力把招商局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如何发力“十三五”,抢占新的发展机遇?对此,招商局集团负责人表示,一是要大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增添新活力。“十三五”期间,招商局将紧紧围绕产融结合、产城联动、产网融合和科技创新,加快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推动发展模式变革,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低成本竞争优势向高质量竞争优势转变、从粗放增长向绿色集约增长转变、从生产型产品向服务型产品转变。
其次,要大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拓展新空间。“十三五”期间,招商局将进一步发挥中央企业的“硬实力”,依托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等“软实力”,全面对接“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及人民币国际化等国家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全球资源配置,以重大项目为载体,加快新市场、新空间的拓展,提升国际化竞争力。今后,招商局集团将继续在海外复制“前港-中区-后城”的蛇口模式,打造国际产能合作的平台。
然后,是大力实施“互联网+”战略,培育新动能。互联网新经济方兴未艾,风起云涌。招商局积极跟踪数字化发展机会,推动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去年设立了50多亿元人民币规模的互联网投资基金和互联网孵化器,打造产业互联网。今后的重点是积极推动智慧港口、智能交通、互联网金融、供应链互联网和智慧社区等建设。
再次,是大力实施“并购重组”战略,奠定新优势。“十三五”期间,招商局对外将加大兼并收购力度,对内将加快重组整合速度。2015年底,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外运长航又整体并入招商局集团。目前双方战略重组已进入全面深入实施阶段,将努力实现“1+1﹥2”的效果。
据了解,最近,国务院国资委宣布了第二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中央企业,招商局集团出现在名单中。
对于招商局集团的改革经验,广东省社科院国有资产监管研究中心主任梁军表示,在现阶段国企改革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招商局的“示范”效应,也会为其它企业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进而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由点及面,实现全面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