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巴黎市中心13日发生多起枪击爆炸事件,造成超过150人死亡,200多人受伤。目前分析师初步意见认为这一惨剧可能导致风险资产遭遇抛售,安保行业企业或将得到重视。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认为,本次巴黎恐怖袭击或导致国际局势和世界经济重大改变,欧洲经济或再次陷入谷底,航空、旅游行业首当其冲,避险情绪上升,资产或遭抛售。
而安信证券则指出,巴黎恐怖事件将近一步提升安防安保行业的战略重要性,全球持续加大安防安保投入迫在眉睫,不仅仅是硬件上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基于安防运营的整体解决方案的投入,基于智能视频分析的安防运营提前防护,基于报警运营的一站式服务,从机场开始到重要场所的一条龙安保安检服务,以及规模化、多区域协同性的配合服务,全球安全对全球安防龙头的投入及依赖会持续提升。
今年1月7日法国《查理周刊》枪击案造成12死11伤,本次惨剧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已经明显超过今年1月的《查理周刊》袭击事件,甚至有评论认为本次事件意义堪比美国“911”。
今年1月7日的恐怖袭击第二天,法国CAC40指数大涨3.36%,欧元对美元下跌0.35%。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标普500指数十天内下跌12%,随后反弹,美元指数则在首日跳跌1.6%,随后也逐渐企稳反弹。
民生证券更多点评如下,via管清友、朱振鑫:
1、全球文明冲突的又一个伤疤,但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和美国的911一样,法国暴恐不是国与国的冲突,而是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冲突。亨廷顿在上世纪末做出的论断正在成为现实,文明冲突逐步取代种族冲突和国家冲突成为地球上最危险的震源。这种趋势不可逆转,因为人口此消彼长的趋势不可逆转。一方面是人口增长的差别。率先跻身发达国家的西方文明人口已经开始负增长,而穆斯林人口正在以三倍于非穆斯林人口的生育率增加,他们在法国等欧洲国家的占比很快会超过10%,在俄罗斯的占比已经接近20%。另一方面是人口结构的差别,在欧洲,穆斯林人口的年龄中位数比非穆斯林人口年轻8岁,而年轻人是经济下行时期最容易受冲击的群体,欧洲的青年失业率数倍于整体失业率,个别国家超过50%,而他们当中大多数是穆斯林,这意味着什么?想想阿拉伯之春吧。
2、全球政治合作的又一个催化剂,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欧洲受伤之后,急需要寻找安全感。一方面是与传统的盟友美国进一步加强合作,美国领衔的全球反恐阵营将更加强硬。另一方面欧洲和俄罗斯之间或有重新合作的可能,俄罗斯目前的穆斯林人口占比最高,之前又饱受欧美经济制裁的折磨,也存在合作的动力。对中国来说,走出去过程中必然对欧美主导的格局产生冲击,但借助反恐这样的共同利益点,或可以寻找新的合作空间:一是加强与欧美之间的经济合作,参与欧美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更新(比如英国的高铁),输出过剩产能,同时以市场换取现在经济转型亟需的高端技术,二是抓住机会建立负责任大国形象、提升在主要国际组织和金融机构中的话语权,对冲TPP+TTIP的不利影响。
3、全球经济复苏的又一个绊脚石,我们从来就没有进入后危机时代。
暴恐事件的背后除了政治文化因素,也和经济因素的催化脱不了干系。2008年金融危机分为三波,第一波在中心国家美国,第二波在欧洲,第三波在新兴市场。美国凭借美元的霸权地位向全球输出低利率和低汇率,率先实现复苏(尽管还不稳固,但相对是最好),但对欧洲和新兴市场来说,危机还远远没有结束。
(1)对欧洲来说,财政与货币的矛盾没有解决。货币是统一的,但财政还无法完全统一。当财政出问题时,货币政策无法提供充足的子弹。这导致经济下行期的去杠杆只能依靠紧缩财政,而这必然冲击就业。根据欧洲两位学者的研究,财政整顿/GDP的比率超过2%会导致暴乱激增,欧洲大部分国家已经超过这个警戒线。
(2)对新兴市场来说,贬值与资本外流的矛盾还没有解决。过去几年新兴市场依靠全球央行宽松带来的资本流入和需求扩张过了几年好日子,但美联储加息是大势所趋,美元流动性将随着美元债务的偿还逐步消失,新兴市场货币将加速贬值,这虽然有助于恢复出口竞争力,但短期来看,很多国家会扛不住资本外流的压力,尤其是在暴恐事件频发的避险时代。
(3)不管是财政紧缩还是资本外流,经济动荡永远都是社会动荡的震源。
4、全球金融市场的又一颗炸弹,全面开启避险模式。
波动率上升是今年全球市场今年最重要的变化,VIX指数数度恢复到危机水平,而暴恐事件无疑会加剧全球市场的避险情绪,美元美债黄金等避险资产可能出现同涨的局面,而新兴市场等风险资产或遭到抛售。具体来说,欧洲经济短暂的复苏或因此夭折,欧央行加大宽松(降息+QE)、欧元贬值是必然趋势,叠加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催化,势必导致美元指数继续强势,美元美债同涨的避险模式将会开启。对大宗商品来说,美元升值、全球经济疲弱、中国经济轻资产化的背景下,熊市还看不到终点,但作为避险资产的黄金或有短暂的交易性机会。
5、中国经济换挡的又一个风险,但也是机遇。
理论上讲,暴恐事件可能加剧全球的信用收缩,对中国的负面影响居多。首先是资本外流的风险,今年以来的大幅贸易顺差和资本账户逆差并存,表明私人部门结汇的意愿越来越弱,人民币的贬值预期已经形成,全球避险情绪无疑会加剧美元升值预期和人民币贬值预期,“借美元投人民币”的模式可能将向“借人民币投美元”转变。其次是贸易萎缩的风险,除了全球需求受到冲击,还可能导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被动升值(对美元贬,对其他货币升),挤压出口。
但在实际运行中,这可能给中国加快政策调整与改革转型提供机会。一是央行的货币宽松或因此加快,外汇占款下滑将加快央行降准的步伐,虽然人民币兑美元有贬值压力,但央行可以通过外汇干预和加强资本管制维稳。二是暴恐时代的来临可能会延缓私人资产转移和海外消费的趋势,短期的替代效应可以对内需带来支撑,也为改革赢得时间。三是前面提到的,中国可以借机拓展国际合作的空间,加快产能输出,提示国际话语权,对冲全球贸易再平衡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