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拥有26家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企业达30家
8月12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获悉,截至2015年7月末,成都高新区本年新增上市企业5家,上市企业总数达到26家,约占成都市上市企业总量的50%,占四川省上市企业总量的25%;2家企业过会待发,5家企业在会待审,7家企业在证监局接受辅导;新三板挂牌企业达30家,占成都市的70%,四川省的47%,挂牌企业数在国家级高新区中名列第五;8家企业在交易所待审,40余家企业完成改制,与券商签约后备企业数达到110家;证券化率(上市企业总市值/地区生产总值) 达到300%,远高于全国94%的证券化率水平,上半年总计完成直接融资超过35亿元,有力促进了成都高新区经济稳增长和自主创新、转型升级。
政策驱动改制上市潮
成都高新区在最新出台的专项政策中明确,对在沪深交易所和境外经认定的交易所上市的企业给予300万元奖励,对新三板挂牌企业给予100万元奖励,对在成都(川藏)股权交易中心融资板和交易板挂牌企业给予80万元奖励。
对在改制挂牌过程中将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转增股本的企业,按转增股本金额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对转增股本过程中缴纳个税有困难的自然人股东允许在5年内分期缴纳。同时,已与券商等中介签约的改制上市后备企业,可享受基准利率70%的银行流动资金贷款利息补贴和担保费补贴,有效调动了企业改制上市积极性。
成都高新区还对并购重组的企业每次并购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奖励;鼓励改制上市企业以股权激励的方式吸引优秀员工,增强员工凝聚力,鼓励企业实际控制人以“财散人聚”的方式加快企业发展,对进行员工股权激励的企业每次给予最高50万元的奖励。
全程化服务企业上市
成都高新区分别建立了企业改制上市工作省级单位协调机制,充分动员区内聚集的银行、券商、股权投资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市场主体参与企业改制上市相关工作。 除了政府整合服务资源之外,成都高新区还建立企业改制挂牌协调会议机制,统筹协调企业改制挂牌相关问题。
建立盈创动力科技金融专业服务平台,通过总计约6.9万平方米的金融载体吸引50余家国内外知名金融服务机构入驻,构建的“盈创动力”远程网络投融资服务平台与近100家投融资机构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专门针对股转系统挂牌工作提供财务咨询、改制规范、项目对接等各项专业化服务。
积极借助中介机构力量提供专业服务,先后与知名主办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毕马威、德勤等国际知名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为企业提供免费的财务、法律等方面咨询服务,加快股转系统后备企业改制挂牌进程。
目前成都高新区在全国各高新区中,率先与沪、深交易所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信息交流、拟上市资源培育、已上市公司管理、债券类融资工具、资本市场创新产品开发和证券人才培训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扩充上市后备资源池
成都高新区将大力充实完善上市企业后备库,锁定重点对象实施分类管理。按照拟报企业条件和进展情况将后备企业划分为准备、签约、改制、上市(挂牌)四个阶段,按照“上市一批、改制一批、签约一批、准备一批”策略,对不同阶段企业制定不同推进方案和服务方式,形成重点后备企业梯度服务机制。
锁定重点优质企业进入改制上市后备库,其中已与券商等中介机构签约的改制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超过120家,完成股改40余家,另有20家即将完成股改。此外,还有一大批有意愿企业也已与券商等中介机构建立了良性互动关系,构建了丰富的企业后备资源池。
对已上市(挂牌)企业,成都高新区将积极组织其与中小微企业进行业务和资本的交流互动,推动企业以并购重组的方式完善产业链,鼓励产业融合扩展产业价值链,形成企业“以大带小”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