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北京首航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832494)在京敲钟,正式完成新三板挂牌上市,成为新三板挂牌的首家通航运营企业。不仅如此,其4.2亿元的注册资本也成为股本最高的新三板挂牌公司。
“未来将利用3~5年时间,将自身发展成为面向全球市场的通航产业”。首航直升机执行董事长徐立冬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首航直升机的入市时机颇为幸运,恰值国家对空域的改革进入深水区,一系列新出的政策正为通航市场增添诸多想象空间。中信海直总经理刘铁雄向记者透露,还有不少通航企业有意上市,未来或将参考首航直升机借道新三板。
首家新三板通航企业
据悉,首航直升机由海航旅游集团和北京市旅游发展基金共同出资4.2亿元人民币在北京成立,提供全套直升机服务,业务覆盖政府、警用、急救、旅游、商务、培训等多个领域。在首航直升机挂牌新三板之前,中信海洋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已经挂牌。
自2011年首航直升机开航以来,已由最初2架飞机发展到目前11家直升机的机队规模,并拥有36名成熟飞行员和50名机务,该公司还是民航局CCAR-145部维修单位以及空客直升机的授权维修中心。
据徐立冬介绍,首航直升机2012年完成收入4525万,2013年实现收入7548万,至2014年收入更突破1亿大关,达到10308万,年收入平均增长51%。公司希望借新三板进入资本市场,向“低风险、高收益”方向转型。
之所以挂牌新三板,徐立冬认为新三板主要为创新型、成长型中小企业融资,恰与首航直升机的创新方向相符。
目前,首航直升机在航空物探、电力巡线及农林喷洒等传统业务收入占公司全年收入80%以上。在保障传统业务日益增收的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发展创新业务。
徐立冬表示,上市后,首航直升机将以航空器运营及通航服务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以航空服务融合凝聚产业氛围,向上发展以飞机组装为重点的上游产业,向下开拓通航机场运营服务市场,打通通航上中下游全产业链。
“通过以各主要旅游城市、政府合作,获取各地通航产业资源为重点的战略布局,打通通航从飞机制造到运营到服务的产业链。”徐立冬指出。
通航挂牌或将成潮
首航直升机自去年年底准备上市,半年多就顺利登陆新三板。之所以能顺利入市,徐立冬认为与当前的市场环境有莫大关系。
近年来,国家逐步重视通用航空发展,通用航空业已经纳入国家七大新兴战略产业范畴,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政府鼓励和补助政策。目前,我国正积极推进空域改革试点工作,国家将进一步完善通用航空发展的顶层设计。
徐立冬表示,当前空域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从“离地三尺就要报批”到试点放开1000米以下低空“两大区七小区”。这些改革力争今年在全国推开,彰显了国家有关部门对中国通航发展的进一步支持。
一系列的政策利好正在引爆通航市场大发展。有机构预计,未来十年我国通航市场需求或超万亿,年均增速近30%,飞行器制造、运营、维修、培训等各产业将迎来扩容机遇。
与此同时,目前各地也相继成立多个地方通航企业。据2014年国家民航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通用航空企业总数已经达到229家,筹建中的有198家,在册通用航空器总量达到1786架,从业人员达到1.2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