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创业板不同,科创板上市后的前五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创业板为上市首日),故而在监管层不出现公开警示的前提下其短期炒作热度延续时间可能超过创业板。
同时,由于科创板具有和主板不一样的网下配售结构,相比传统打新,网下投资者持有份额在6倍以上,而网下投资者大多数是出于打新考虑,这就使得上市前五日的投资不确定性再度增大。
统计显示,科创板首批25家上市公司,发行市盈率区间在18.80~170.75倍,均值53.40倍,中值46.15倍。
7月22日,科创板将正式开市交易,科创板开市进入读秒阶段。
与创业板不同,科创板上市后的前五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创业板为上市首日),故而在监管层不出现公开警示的前提下其短期炒作热度延续时间可能超过创业板。
同时,由于科创板具有和主板不一样的网下配售结构,相比传统打新,网下投资者持有份额在6倍以上,而网下投资者大多数是出于打新考虑,这就使得上市前五日的投资不确定性再度增大。
“一般个人投资者,尽量不要在前五天参与,还是要等待相对平稳再参与比较好。我们建议上市半年之后再进行买卖,因为那个时候公开披露、市场反馈更加充分,才有一个更加合理的评价。”方正富邦红利精选基金经理方伟宁也建议。
破发风险不容忽视
2009年至2012年,A股采取了市场化询价的新股定价方式,这与科创板的定价方式最为接近。
第一财经记者统计那段时间的新股上市交易情况发现,上市首日,有84%的公司收盘价高于发行价。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股价逐步回归常态,上涨比例降低:上市5日后,收盘价高于发行价的公司占比降到79%;10日后降至75%,3个月进一步回落到69%;1年以后,仅有54%,也就是一半多一些的公司股价仍高于发行价——也就是说,当初市场化询价状况下,经过一年的市场交易,有近一半的公司破发。
“如果是好公司加上完善的制度保障,整体风险还是可控的,机构投资者需要充分准确地评估股票合理价值,以避免因市场情绪因素影响自身卖出决策。相对而言科创板投资者的资金量大,投资经验丰富,也更加理性投资,不会肆无忌惮地跟风炒作,在理性投资背景下,拉升股价就会谨慎,流动性就会下降,估值水平也会降低,不太可能像创业板第一批上市公司一样出现翻倍涨幅。”基岩资本副总裁范波称。
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首批28家企业正式上市,发行市盈率在40.12~82.22倍范围。创业板IPO首日平均涨幅106%,IPO后5日、IPO后20日和120日则较为平稳。
“科创板的门槛是6000万,打新基金规模基本是在1亿左右。对于一般的股票型基金来说,这批25家一起发行所以冻结资金较多,所以有一定的冲击,但是风险不大。以后发行的肯定不会冻结这么多,即使抽10%锁定半年,也就是几十万股,整体冲击不大。”方伟宁表示。
不过,业内人士也表示,如果是指数基金的话,对持仓有要求,需要90%必须配置指数不能冻结那么多资金,所以可能会有所影响。
“对于投资者而言,肯定也是要换一套打法的,目前A股大多数投资者的打法就未必能够适应科创板以后的玩法,科创板只会给真正意义上做产业投资、做价值投资的投资者带来比较好的机会。”范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