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设按照融资推介资料所述,中海晟融向北京应通投资20亿元,按照2.86%的持股比例推算,北京应通Pre-A轮融资估值达到700亿元。如果考虑到上述Pre-A融资较A轮融资有10%至15%的折扣,其为A投融资设定估值在800亿元左右。
推介资料显示,北京应通称其2018年度收入约4亿元,净利润约1.5亿元;预计 2019年~2021年收入为32亿元、80亿元、100 亿元, 利润为20亿元、54亿元、68亿元,对比2018年业绩,这一业绩预期有数十倍的增长。
北京应通称业绩上的大幅提升来自于应通的网络跟A26牌照的匹配(稀缺的合规网络资源)、承接违规企业的核心增量流量(5G、物联网带来的流量爆发)以及大力发展云网融合业务(SD-WAN、CDN、IX/CX、边缘计算等)。
北京应通称此次融资用途主要为偿还部分支付中信网络的负债;收购数据中心和海缆项目;以及未来5年资本性支出;并设立百亿规模产业基金, 整合工信部要求整改违规企业中的优质资产,以及战略投资布局市场上的优质 IaaS、PaaS、 SaaS 公司,为云网融合大战略布局。
推介材料中,北京应通认为“282号文”是公司发展的历史机遇,并称工信部点名“违规自持光纤”的BAT在内47家大型互联网企业需要将其自持光纤移交给持牌运营商,2019年1月,工信部又新纳入29家电信不良经营企业。
但是结合北京应通业务开展情况,业绩预期可能过于乐观。
事实上,目前尚未看到有BAT等企业与中信网络签署传输协议的公开信息,当前可见的合作只有去年11月份与紫光云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以及去年12月与临沂市政府物联网新城项目的签约。在网络传输领域,中信网络也面临三大运营商以及中国广电的强大竞争。
前述IDC行业从业人员称:“对网络资产处置上,如果要求互联网公司的网络资产交给有牌照公司,出资产要确认损失,接资产要承担折旧,事实上双方对资产处理和接纳资产意愿不强。”
7月15日,证券时报记者向中信网络相关负责人咨询有关与BAT等企业的签约情况,负责人称:“此属于商业秘密,目前暂不接受采访。”
在融资进展方面,在今年2月11日获得中植系旗下平台投资之后,北京应通工商资料显示尚无新的投资方进入。
亦有投资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分析,相比当前业务发展情况,北京应通融资对未来业绩表现预期过高,且明确部分融资资金将用来偿还此前竞拍所欠债务,这笔债务缺口是多少还是需要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