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出一个好公司,问出一个真公司”——这是市场对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期许。科创板上市审核中心将对企业提出哪些问题?已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焦点。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上交所将于近期披露问询问题与回复。
自3月22日首批科创板受理企业名单面世后,截至4月18日,已有84家企业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得受理,58家企业获问询。
按照科创板上市审核中心发行上市审核流程安排,企业上市申请获受理后,即进入审核问询环节,自受理之日起,3个月内上交所出具同意发行上市的审核意见,或作出终止发行上市审核的决定。
从审核问询环节来看,首先是问询,首轮问询20个工作日,多轮问询10个工作日;接下来是发行人进行问询回复;第三个重要环节,就是披露问询问题与回复;最后形成初步审核意见。
记者了解到,首轮问询将基于全面性、重点性来进行,主要是问出企业的“科创成色”,剔除信息浮夸。据透露,问题会比市场预期的要多,受理公司被问询数十个问题或是常态。
科创板既然定位为“符合国家战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科创板企业的科创含量自然是第一竞争力,其中科研投入是重要衡量标准之一。
数据显示,上述84家企业2018年研发费用合计超过80亿元,平均每家研发费用在1亿元左右。
具体而言,拥有“巨无霸”体量的中国通号在研发费用上也毫不含糊,2016年~2018年研发费用分别为10.5亿元、11.8亿元、13.8亿元,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分别为3.53%、3.41%、3.45%。中国通号2018年13.8亿元的研发费用在84家企业中居于首位,且远超排名第二位传音控股的7.12亿元。
而从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来看,微芯生物对研发的重视程度可算最高,2018年公司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高达55.85%,对此,微芯生物解释称,公司产品自2015年开始上市销售,收入规模较小。报告期内的研发费用主要由临床前试验和研究费用、科研人员工资和试验耗材等构成。
除微芯生物外,国盾量子、赛诺医疗、虹软科技3家企业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均在30%以上。其余占比在20%~30%的有9家,占比在10%~20%的有27家,其余44家占比均在10%以下。其中,木瓜移动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仅为0.71%,不足1%。
4万亿公募基金可投资科创板股票
基金如何投资科创板无疑是近期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证券时报记者获悉,昨日监管层向各基金公司下发关于公募基金投资科创板股票通知,明确了基金投资科创板应当遵守基金合同约定,在投资科创板过程中需要保持风格一致并做好流动性管理工作。
此外,业内也在等待科创板主题基金的获批,届时普通投资者就拥有更多的选择,也可以借道科创主题基金来参与科创板。
基金投资科创板
遵循三原则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昨日监管层对各基金公司下发了关于公募基金投资科创板股票通知,其中重点是三大内容。
第一,科创板上市的股票是国内依法发行上市的股票,属于《基金法》第七十二条第一项规定的“上市交易的股票”。
第二,基金投资科创板股票的,应当根据基金合同的约定,判断是否符合基金合同所规定的投资目标、投资策略、投资范围、资产配置比例、风险收益特征和相关风险控制指标。不符合基金合同约定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履行相关基金合同修订程序后方可投资科创板股票。基金托管人应当做好相关监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