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天地 > 使用技巧 > 证券公司 > 正文
民企发展迎黄金时代 千亿元资金有望增援上市民企
2018-10-24 10:51:33 作者:tangyuan  次阅读 分享到:

目前,深圳市、北京市、江门市等多地出台政策,为上市公司尤其是民营企业提供流动性支持。专家预计资金有望达数千亿元。

360金融PPP研究中心研究总监唐川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各地对上市公司的支持主要是以扶持龙头企业、“权重”企业为优先,这意味着,各行业的龙头民营企业也将最先得到国资体系和金融系统的支持。

江门市科恒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万国江与江门市金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支持扶助意向书》,江门金控将以双方约定的方式向万国江提供流动性支持,以化解其短期资金风险。

公告表示,双方合作是为积极响应国家有关部门及江门市政府的号召,支持本地上市公司发展,协助本地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化解股权质押风险、防范上市公司流动性风险等因素。而江门金控的具体支持方式包括:委托贷款、受让股票质押债权与受让股权等符合市场化规律的方式。

“通过直接投资来支持民企是更为立竿见影的一种方式。目前,多地已通过国企入股民企的方式来解决民企流动性问题。”唐川表示,借由投资来提升民营资本的生存能力,不应局限于用国有资金来直接支持民企,也可通过在国企体系中为民企创造更为市场化、更为开放的投资机会,来满足民资优化自身的需求。

据悉,深圳市政府近日已安排数百亿元专项资金,从债权和股权两个方面入手,构建风险共济机制,降低深圳A股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改善上市公司流动性;北京市海淀区政府相关人员日前表示,区政府依照“市场化原则为主、坚持一企一策”的要求,对遇到困难的重点企业提供支持帮扶,包括帮助海淀区股票质押风险较高的上市公司化解风险;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民营上市公司困难时期给予更多的实质性资金融通支持;区属国资和东兴证券发起设立支持优质科技企业发展基金,基金规模100亿元,首期20亿元已完成募资,通过受让不超过上市公司总股本10%的股权,帮助民营科技上市公司化解股票质押风险等。

“要从根本上提升民营企业的自身造血能力,还是要从金融支持、业务支持等方面入手,让民营企业借得到钱、有优质的项目去创造利润,这样民企的发展才是长远之计。”唐川建议,可借由“双向投资”的方式,国企、民企可以充分做到优势互补,各类项目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和风控模式也可得到实质性的优化。此外,从中央政策层面来看,一方面鼓励国企要做强做优做大,另一方面对民营企业的扶持也不断家加码,但当前市场资源有限,金融机构和项目发起方势必会将资源侧重于实力更强的企业,而双向投资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其也是充分盘活我国当前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

高层密集表态护航民企 解决融资难需两手抓

主持人孙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以市场化方式帮助缓解企业融资难。可以看出,近日高层密集表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今日本报围绕资本市场如何支持民企给予解读。

“作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民营企业创造了中国60%以上的GDP、50%以上的税收以及80%以上的就业,可以说,其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贡献。然而近年来,受市场营商环境不完善、发展模式粗放和流动性困境等因素影响,如何重新激发民营企业活力显得至关重要。”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基于这样的背景,近期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政府,正多措并举为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创造更优的发展环境,其中包括减税降费政策以及一系列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措施。

相关内容:
市场暴力反弹,重磅政策接踵而来。周一晚间又传出利好,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得到缓...
2018-10-23 10:57:21
据报道,从正在军事博物馆举办的第四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暨论坛活动上获悉...
2018-10-12 9:59:22
9月2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革和完善疫苗管理体制的...
2018-9-25 9:36:21
近日,有自媒体文章称“中国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的任务,应逐渐离场”。引发...
2018-9-19 9:14:37
由全国工商联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8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峰会29日在沈阳召开,会...
2018-8-31 9:13:01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12014895号-3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