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锅一直是中餐界的典型代表,而提到火锅品牌,估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海底捞。确实,这家川式火锅店以口感和特色服务走红全中国,先是以独具特色的海底捞服务成为火锅界的网红,现在它又将登陆香港资本市场,借此走上世界火锅品牌的快车道。
据海底捞9月24日公告,海底捞此次全球发售4.25亿股,其中香港发售3820.8万股,国际发售3.86亿股。发售价每股17.80港元;每手1000股;预期2018年9月26日上市。
由于9月25日香港放假一天,因此海底捞的暗盘市场在9月24日已开始交易并已涨了不少。据辉立交易场资料显示,暗盘收报19.26元,较招股价17.80港元涨1.46港元,涨8.20%。每手1000股,不计手续费,每手赚1460港元。而近日郑州银行A股上市,截至目前,中签投资者每手仅赚约1430元人民币。
获国际大幅超额认购
公告显示,香港公开发售获适度超额认购。海底捞已合共接获1.31亿股公开申请,认购共2.12亿股,相当于香港公开发售初步可供认购香港发售股份总数的5.56倍。香港公开发售的发售股份最终数目为3820.8万股,占总股份的约9.00%(假设并无行使超额配股权)。
国际发售方面更是获大幅超额认购。分配给国际发售承配人的发售股份最终数目为3.86亿股,可最多超额发行6367.9万额外股份,相当于全球发售初步提呈发售的股份的15%。
目前,基石投资者高瓴基金和Greenwoods均已认购3968.3万股股份、MSAL及MSIM Inc。、Snow LakeFunds均已认购3527.4万股股份、WF Asian Smaller Companies Fund Limited已认购1543.2万股股份,合共相当于全球发售后公司已发行股本总数约3.12%;及全球发售的发售股份数目约38.95%(假设并无行使超额配股权)。
公告称,所得款项净额约为72.69亿港元。其中,约60.0%用于为部分扩充计划提供资金;约20.0%用于开发及实施新技术;约15.0%用与偿还贷款融资;约5.0%用作公司的营运资金及作一般企业用途。
全球已有362家海底捞上半年收入73.43亿
有数据披露,火锅是中式餐饮中的第一大品类,市场份额达13.7%。2017年火锅行业的收入达到4362亿元。且这个行业处于高增长态势,2017年-2022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10.2%,市场规模可达到7077亿元。真想不到热腾腾的汤底,居然蕴含着几千亿的大生意。
而海底捞这是这笔大生意中的龙头。根据第三方机构沙利文报告,按照2017年收入计算,海底捞在中式餐饮市场中均排名第一。据招股书披露海底捞年服务顾客超过1亿人次。目前海底捞共有363家餐厅,收入截止今年上半年达到73.43亿元,增长54.4%。
从营收情况来看,2017年海底捞营收总额是106.37亿,日单店1500人就餐,是中国国内首家营收超百亿的餐饮企业。
其收入由2015年的57.57亿元增至2016年的78.08亿元,并进一步增至2017年的106.37亿元;年度利润由2015年的4.12亿元增至2017年的11.9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0.5%。
净利润增速为营业收入增速的两倍,可以看出海底捞仍在快速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