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风险。政策风险在新兴股市表现得尤为突出。首先,作为新兴市场,从试点到规范动作,有一个政策、法规出台和调整过程。每一项政策、法规出台或调整,对证券市场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有的甚至会产生大的影响,从而引起市场较大波动。其次,经济政策调整,如银行利率的提高或下调,产业或区域政策的调整,税率的变化等,这些经济政策调整的本意不是针对股市的,但对股市却有较大的影响,股票价格有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或下跌,政策风险也就显示出来了。 如何控制投资风险市场中人谁对风险都不陌生,专家们把它定义为是一种不确定的东西,但对投资者而言那就是损失和灾难,人人都怕它,人人却躲不开它。我们之所以经常被风险所伤害大部分原因是对它的理解和认识有缺陷,就我个人观察我们对风险的看法有很多误区:
1.在风险发生之前我们低估它,在风险发生之后我们夸大它;
2.风险的根源不只是因为我们的无知,更是因为我们知道了很多错误的东西;
3.不要总是用“股市风险难测”来为自己的愚蠢和贪婪找借口,风险对我们的伤害程度不是由风险本身来决定的,而是由我们对风险的认知程度来决定的;
4.不要为自己过去的成功而沾沾自喜,更不要以此就觉得风险不能对自己造成伤害,要知道一次较大的风险可以把你多年的心血付之一炬;
在市场中的保守和谨慎应是投资人一贯的作风,不要让风险来改变你的投资策略,而应该用你的投资策略来有效地控制风险。
投资组合控制风险
当股市大跳水时,最想的是什么?那当然是空仓了。但这又有一个问题——你同样不能预测市场大涨,那时空仓也是一种风险。
那我们到底该怎样控制风险呢?在西方投资界有一种观点:“合适的资产分布比你选对股票更重要。”所谓的资产分布就是投资组合,“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并不只是说不要把资金投资在一只股票上,而是指不要把资金全投资在股票上,简而言之:充分的投资分散是回避风险的最佳方法。如果你是半仓那在大崩溃中你的损失就是全仓的一半,或者说你就回避了一半的风险。其实一种资产组合根据你的风险承受能力一旦确定,那是不能轻易改变的(不管是牛市还是熊市)。我们老犯的错误就是资产组合随市场波动而发生改变,资产组合没有确定性,那它防范风险的能力就不能体现出来。
一个稳定的资产组合具有调节风险程度的能力,一半现金(储蓄),一半股票你就回避了一半的风险,如果你还觉得风险过高就提高现金的比例,这样风险就被控制住了。就这么简单,但需要纪律和忍耐,还要能拒绝市场波动对你的种种诱惑。虽然你可能失去获暴利的机会,但在大调整中你也不再灰心丧气了。在这个市场,稳定获利比大起大落更能积累财富,要知道一次较大的风险就可以把你多年的心血付之一炬。
牛市中的熊股
回忆最近一个牛市——中国股市全球2000年度涨幅第一,外国股市里的投资者可把咱们羡慕死了,而我们身在其中的投资者可谓苦不堪言,面对虚幻的指数,再摸一摸干巴巴的钱袋,我们想搞清楚这到底是为什么?
“指数”这东西欺骗性太大,我们往往把它作为泡沫度的标准,而且“指数”有多种编制方式,在对同一市场在相同阶段的反映中它们也没有一致性。吴敬链老先生没炒过股但却断定股市泡沫太大,其依据可能就是这指数吧。其实指数是可以操纵的,要不那所谓的“护盘”又该怎样解释?“指数”的欺骗性让我们对市场的判断失去了意义。
如果说2000年度中国股市是一个大牛市的话,那它只是一个“熊气沉沉”的被扭曲的牛市。
亿安百元神化的破灭,中科创业10个跌停的辉煌,这些咱小散户胆子小没敢碰,那些大庄家和为它们撑腰的资金不断获利。后来随之而来的高科技股的暴跌仿佛又让投资者成为了所谓新经济的牺牲品,其实“熊”途末路的又岂止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