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市场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生物医药市场。随着人口进入老龄化,医疗领域的需求将逐步提升。工信部数据统计,医药工业收入增长率和利润增长率连续六年排名第一,市场增长空间在3万亿以上。而在政策的导向下,创新药成为其中最大的投资机会。
张颢腾告诉记者,如今国内生物医药方面的创新创业具备多个成熟的条件:第一,2008年金融风暴时,许多被国外大药厂裁掉的员工带着丰富的经验回国了;第二,国家“千人计划”中生物医药领域的人才研发的产品已几近成熟,也成为当前创新药领域的好标的;第三,中国目前的创新药可以跟着国外的创新药学习,根据国外已经发现的靶点去设计新药;第四,中国的人口足够多,如果能解决患病的问题,基本市场还是不错的。据了解,松禾资本去年就专门募集了一期基金,用于投资千人计划团队的创业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投资了近10个项目。
不容忽视的是,创新药有着明显的先发优势,最早获得审批上市的产品肯定在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之后的同类产品如果差别不大,想要抢占市场就比较难了。对许多投资人而言,这的确是医药投资热潮中必须冷静思考的问题,不然花了大资金投入一个项目,但获批的可能性却小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可选的标的的确比较少。但我们也不仅仅看产品,还要看产品线,看公司的产品布局。”张颢腾说。
杨瑾也认为,其实创新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可以有很多尝试的地方,也有可能出现新的适应症、新的应用。“有些产品进了临床也未必能跑到前面,这里面也有风险。”在挑选项目时,要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估,比如,能否产业化、实施的专业性怎样、项目公司是否是个平台型的公司、能否继续出新、有几个组合、能否承接别人的开发等等。生物医药投资有其自身的高门槛,行业发展也有客观规律,有投资人指出,这不是一个能靠资金来催热的行业,对于新进入医疗行业投资,未经历过行业完整生命周期的投资人尤其需要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