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全球话语广播网》俄罗斯观察员张舜衡介绍,以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平均月工资为例,只有32000多卢布,约合不到4千元人民币,类似于俄罗斯初级医生的收入水平。俄罗斯各地教师的收入差距非常悬殊。首都莫斯科薪资明显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一倍,教师的月工资约合8千元人民币。在社会福利方面,公务员享受的很多优惠政策是教师无法想象的。每当选举临近,地方行政长官希望以此拉拢最亲近的公务员群体。高级别政府官员可以开公车、住别墅、使用专用通信设备,甚至级别比较低的官员也享受到不同的优惠政策。为了增加教师收入,俄罗斯教育部改革苏联时期的固定工作制度为教师新劳动工作制度,新制度在保留了基本工资、补偿性工资以及有限且不确定奖金的同时,引入了激励性工资。一般根据教师的工作成果和效率确定,具体指标既包括学生发展方面的考核,也包括教师自我提升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师收入的不足。
德国:收入存在地域、学校类别的差异
德国教师分为公务员和职员两种,前者是根据公务员工资等级享受薪金待遇,而后者则根据入职合同工资标准来领取薪水。德国教育事务是由各联邦州主管,所以在教师待遇方面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其中柏林的平均水平最高,中学教师月均工资约5000欧元;莱法州最低,中学教师的工资大概是3500欧元。
据《全球华语广播网》德国观察员薛成俊介绍,在德国,教师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职业,除了获得执业资格的条件比较严苛,工作任务也是相当繁重。根据2016年的数据,德国教师的平均年薪为55252欧元,在欧洲属于较高水平。德国教师的收入除了因地域和学校类别不同而有所差异,与教龄的长短也有直接关系,如中学教师教龄超过15年后的平均年薪可达到6万欧元左右。不过教师在德国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职业。首先取得教师资格并不容易,德国没有师范大学,要成为教师必须首先大学毕业后再进行专门的培训;教师的工作也非常繁重,虽然德国大部分的学校只有半天上课,但是教师一般都要教授两门功课,每周工作的时间达56.8个小时。很多人还认为教师有许多的假,实际上很多教师在假期要给学生批改作业,参加培训进修等,真正能享受到的假期与普通人一样也只有30天左右,所以以工作量和付出的辛劳来看教师在德国并不属于高收入阶层。
教师待遇问题一直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基层教师们的工资待遇更令人忧虑。比如,此前有媒体曾报道,黑龙江部分工作了20多年的基层教师,每月到手的工资只有2000多元,另据调查显示,有高达百分之七十左右的乡村教师每月可支配工资仅有1500元左右。在此语境下,意见要求切实提高教师待遇,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这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喜讯。
事实上,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这一提法并不新鲜,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至少已有十多年历史。1994年1月1日实施的《教师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2006年9月1日实施的新《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指出:“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前段时间,教育部发布《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其中明确提到,县域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但实际上,很多地方的教师工资不仅大大低于公务员水平,且还面临着拖欠、发不出钱等窘境。
此次,意见再次强调“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显然意味着教师收入偏低的现象已然存在,而且较为普遍。但问题是,既然《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早已明确,规定“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各级地方政府就应该严格执行相关法律要求,而不能让其沦为空头支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悲哀。从另一个层面也折射了这样一个尴尬的事实:“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实际上并没有得到不折不扣的充分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