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隐患突出,并涉嫌违法。笔者本次体验时,启动发车前检查了一下车内的储存空间,发现车内并没有任何操作指南、交通事故处理单、保单,甚至连行驶本、车辆登记证书等也没看见。笔者马上联系客服,客服回复称“车辆行驶本、登记证书等资料由公司统一包管,并不随车放置,如果被交警拦下盘问并要求出示证件,请拨打客服。”此举已涉嫌违反道路安全交通法,第二章第十一条。
笔者最后找的是在清华科技园停车场内停放的车辆,在内场简单开了几米。因为不敢开上路,与其说试驾,不如说摞了个车位。体验结束后,笔者站在车旁观察,并交谈了2位“新”车主,他们也都是来尝鲜的体验者,且从操作上辨认,应该都是新手司机。新手新车+无证行驶+复杂的北京路况,真替他们捏一把汗。
2、共享汽车目前毕竟还没有形成共享单车那般“疯狂扩张”的规模,相比而言,共享豪车目前则更是小众消费的选择,面临着车辆少、分布相对集中的现实。而共享汽车的规模一旦突然增加,会不会对公共停车位,公共交通造成压力?
3、对于共享豪车本身发展而言,巨大的硬件资金投入,庞大的运维体系,1.5元每分钟的资费,加上还对停车费买单,后期的盈利模式可能还“道阻且长”。同时,参照共享单车近年来的种种遭遇,各种“奇葩”的人为破坏等被动损耗问题,共享豪车可能同样需要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