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上海的券商资管子公司总经理告诉记者,委外资金去年发展最快,部分是属于一年期产品已到期赎回,部分是因为监管的原因提前赎回,但这种赎回需要承担损失,一般来说除非流动性紧张否则不会这么干。
记者获悉,某委外规模排名前三的券商资管近期还在参加两家银行委外的招标,可见银行委外并非完全禁止,而且还有的券商权益类委外增加了几十亿。
9、银行委外的运作模式是怎样的?
委外的存在,是因为银行在投资上受到限制或能力不足,因而需要寻找专门的管理人帮其管理资金。
一位城商行投行兼资管总经理告诉记者,该行委外资金非保本比重在13-14%的,最近并没有实施大额赎回,但有极个别管理人汇报的业绩与之前预期的相距甚远,于是有所调整,但是赎回的规模占比非常小。
“在选择委外管理机构时,银行会基于对市场的研究,对市场相应的管理机构进行遴选,因为每个机构在细分领域的营运能力和风格,是不一样的。遴选完以后,我们就会进行严格的招标。”上述城商行投行总经理说道。
据了解,公募基金、券商资管相对于银行来说具备更强的投资能力,尤其在股票 投资方面。但在管理过程上,有的银行还会与管理人一起制定投资策略,制定白名单和限制门槛。个别银行还会要求管理人每周提供委外管理报告,每天筛选并追踪舆情和市场负面信息来做到预警。
10、未来委外的业务空间还有多大?
一家上市券商的权益部总监表示,近期赎回的银行委外可能是投资债券的产品,而权益类反而有增加的势头,实际情况是银行的自有资金管理会有严格的KPI考核,而理财资金部分基本不受影响。
他认为,前段时间的部分银行委外赎回属于部分银行考核压力下的市场行为,这种阶段性行为不会形成长期压力,未来银行委外的业务空间还很大,尤其是一些自身投资能力不够强的城商行。
一位银行的投行部总经理指出,近两年因为商业银行的理财资金增长较快,但在细分领域的资产投资能力仍旧不足——这形成了市场需求与投资能力的倒挂。
但委外也正在面临强监管,目前的“三三四”进场检查,就有股份行驻沪的金融市场部负责人告诉记者,监管要求该行提交委外业务的主动管理过程资料。银行认为,“融合性委外”是未来的方向之一,也就是加强银行自身对资金投向的把控和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