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石墨烯产业一枝独秀。现在主要对传统产业升级做得较多,这与企业的创新能力增强和高校产学研结合日渐密切相关,几乎每个石墨烯企业背后都有大学研发的身影。但在高技术研究方面比较缺失,国家还没有大力投入,企业更无足够实力去开展。如不改变,我们也许将会在战略布局上丧失优势。”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成员、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李义春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碳材料专家康飞宇指出,“国内石墨烯产业尚存在不足:首先是原创研究和应用匮乏,多为集成创新;其次,国内有些所谓石墨烯产品只是与石墨烯‘沾边’,未挖掘出其核心技术,应用主要是锂电池导电添加剂、涂料和导热膜等中低端产品;再有,急功近利者打着石墨烯的旗号‘忽悠’投资圈钱,导致市场鱼龙混杂。由此,企业需练好基本功,行业亟待制定标准和规范市场。”
“破冰产业化,关键在于石墨烯这一新兴材料能给人们带来什么!”中国石墨烯产业奠基人、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原院长冯冠平提出。他强烈建议:“我国企业不能跟着论文走,要跟着市场走;投资不要跟着股票走,要跟着创新型企业走;地方政府不要跟风走,要多为石墨烯企业的新产品使用创造条件,培育这一新兴产业。”
人和:融通中外 拓展朋友圈
俗话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石墨烯产业要形成良性发展环境,更需要的是齐心协力。
迄今,中国业界对外已同美、英、西班牙、澳大利亚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由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每年召开的“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石墨烯产业促进大会,以中国引领的全球石墨烯产业“朋友圈”正在形成。
“中国正引领全球石墨烯商业化进程。对此,世界应该感谢中国。”近些年来,频繁来华考察石墨烯产业的海姆对记者表示。之所以能有这样的结果,与最初一批海外留学精英人员回国研发和创业密切相关。而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急需引进海内外不同领域和背景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人才。
有专家担忧,尽管在石墨烯产业链中,我国率先形成上中游链条,但是下游还处于起步阶段,基本以中小企业绵薄之力为主。而这阶段才蕴藏着高附加值,若长期发展乏力,不仅会导致巨大利润拱手让人,还将制约上游发展,殆尽初期积累的优势。
李义春建议,“出于转型升级的改良需要,我国目前石墨烯产业投资主体以民营企业为主,在高技术产业方向上缺乏统筹布局,而提升国家高技术增长点需长期投入驱动创新,亟待国家在战略上统筹布局、政策上及时给予扶持,并且在资金上加大投入力度。”
拓展阅读:
石墨烯系列地方标准近期已经发布,包括五项,分别是《石墨烯三维构造粉体材料的检测与表征方法》《石墨烯三维构造粉体材料名词术语和定义》《石墨烯三维构造粉体材料生产用聚合物》《石墨烯三维构造粉体材料生产技术》和《石墨烯三维构造粉体材料生产用高温反应炉的设计规范》。
上述标准是在中国率先发布的石墨烯系列地方标准,并首次明确了石墨烯三维构造粉体材料的名词术语,首次规范了石墨烯三维构造粉体材料的原料、技术、生产装备及检测方法。
石墨烯被称为“黑金”,是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在能源、生物技术、水资源、电子及网络技术、航天航空和汽车工业等诸多领域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
中国也是石墨烯研究和应用开发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中国已将石墨烯列为战略前沿材料之一,并列入“十三五”规划。中国石墨烯产业形成了以江浙为中心,山东、重庆、四川、京津冀、广东、福建、广西等区域竞相发展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