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立认为,以上述三行业为核心的信息化是培育新动能、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牵引力与核心力量,这主要体现在新要素、新产业和新模式三个层面。“正如工信部副部长怀进鹏所言,信息技术正在向生产要素领域深度渗透,改造了土地、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数据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资产、资源和生产要素,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其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在此背景下,大数据在未来至为关键。”
在产业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是培育新动能的一个排头兵。信息化不断催生出移动智能终端、智能家居等新的消费热点,其与传统产业融合的步伐也在加快。据预测,2020年全球联网设备将达到300亿-500亿台,未来10年“万物互联”创造的商业价值将达到19万亿美元。因而培育以信息技术产业为基础的新产业,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而在信息产业领域,世界各国的优势对比正在洗牌,中国与发达国家几乎站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把握住这次机会,中国就有望在“十三五”时期实现“弯道超车”。
以5G为例,中国此前在3G、4G时代一直处于相对被动的追随阶段,而新公布的信通规划已明确要求在“十三五”期间积极参与5G国际标准制定,并成为主导者之一。
“我们经常比较研究中国与美国、德国之间的差距,基本结论是美国的制造业和信息业都很强大,德国制造业虽强,但在信息产业方面存在短板,而中国的信息产业并不逊色于国外,在电子商务等应用上甚至已经出现了领先优势。”杨春立认为,“十三五”期间急需补齐信息产业在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短板,而这也正是三大规划主要发力的方向。
培育企业与产业集聚区
据杨春立介绍,大数据与软信行业的规划在2016年11月份已制定完毕并通过了工信部审议,从彼时到2017年1月17日公布规划,在一些具体领域做了修改与细化,其中包括微观层面企业的培育以及中观层面产业的培育与行业间的融合发展。
规划都提及培育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并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繁荣的产业生态体系。
大数据规划明确提出,将形成若干创新能力突出的大数据骨干企业,培育一批专业化数据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10家国际领先的大数据核心龙头企业和500家大数据应用及服务企业。
软信规划提出,培育一批国际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百亿级企业达20家以上,产生5到8家收入千亿级企业。扶持一批创新活跃、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打造一批名品名牌。
信通规划的目标也包括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产业引领能力的企业,初步形成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
工信部解读规划时表示,企业是产业和市场的主体、技术创新和变革的动力源泉,大企业更是引领和推动产业由大变强的主力军,应集中资源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龙头骨干企业,鼓励中小企业特色发展,构建企业协同发展格局,优化大数据产业区域布局,加快培育自主产业生态体系。
杨春立表示,此次规划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将企业视为建立整个产业体系的主体,这不是单独地培育一个企业,更加强调产业生态。在这个生态中,龙头企业起到重要的引导带动作用,这些企业本身在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具备一定储备,鼓励其发展能带动产业体系快速形成。
另外,这些行业都是创新竞相迸发的领域,而中小企业是“双创”的重要主体,规划因而也很重视鼓励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推动大小企业协同发展。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龙头企业的创新能力主要在创新资源的整合、人才的储备等方面,能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奠定产业体系的框架,而中小企业的创新更为丰富和多样,有利于形成繁荣的产业生态。”杨春立说。
此外,杨春立表示,对于体系化、生态化的产业,集聚可以增进彼此的合作,增加活力,相关的配套也会更完善,提升整体的竞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