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1月16日更新的资产负债表显示,2016年12月中央银行外汇占款环比下降3178亿元,至21.94万亿元,为连续第14个月下滑,降幅较前一月略有收窄。
从全年来看,2016年中央银行外汇占款累计减少超过2.9万亿元,较2015年2.2万亿元的降幅有所扩大,此前的2014年则为累计增加6411亿元。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健认为,2016年12月外汇占款减少3178亿元主要受人民币贬值预期、季节性因素及央行调控等因素影响。分析人士表示,外汇占款减少客观上加大了基础货币缺口。
记者整理数据发现,2016年年末,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余额为8.47万亿元,较2015年年末的2.66万亿元大幅增加5.8万亿元。央行再贷款作为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不仅弥补了因外汇占款减少而造成的基础货币缺口,还使基础货币在2016年保持稳步增长。
多因素致外汇占款减少
2016年12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震荡走贬,一度逼近6.95,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破6.97。就此,刘健表示,在贬值预期持续较强背景下,叠加元旦、春节等季节性因素影响,市场主体购汇意愿持续较强,结汇意愿低迷。央行调控也对外汇占款产生了一定影响。但监管部门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加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关2017年货币政策及汇率政策的表述一定程度上使得市场预期有所分化,因此12月外汇占款降幅略小于11月。
刘健认为,短期内外汇占款降幅有望逐步收窄。今年1月以来,监管部门针对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加强(包括重申境内购汇不得用于境外买房、证券投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新规等),短期投机性资本流动进一步受到抑制。美元指数冲高回落,人民币贬值的外部压力有所缓解,而且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明显扩大,市场预期进一步分化。短期内美联储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定,一季度美国经济数据往往表现不佳,而我国短期经济数据企稳向好有望延续,人民币汇率有望阶段性企稳,资本外流压力也将减轻。
申万宏源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则认为,进入新的年度后,1月份将再次迎来居民换汇和企业债务重整的高潮。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外汇占款出现单月大跌的风险仍不容忽视。
我国外汇占款自2014年年末达到最高值27万亿元后连续两年下降。与外汇占款变化趋势同步,外汇储备规模也于2014年6月达到最高峰3.99万亿美元,之后连续两年下降。去年12月,外汇储备环比下降410.8亿美元至3.01万亿美元,连续6个月缩水但降幅略有收窄。外汇管理局表示,外汇储备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央行稳定人民币汇率。
再贷款为基础货币供应主渠道
2016年全年,外汇占款下降超过2.9万亿元。李慧勇称,预计未来2至3个月外汇占款仍将面临压力,外汇占款加速下行造成的基础货币缺口需要更长期工具对冲。
从2016年的情况来看,自从去年2月下旬普降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后,央行更多地采用了公开市场常规操作、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中期借贷便利(MLF)、常备借贷便利(SLF)等方式来保持适度的流动性。
去年三季度以来,央行不再投放3个月期MLF,而是加大6个月期和1年期MLF操作。李慧勇称,这正是出于偏向使用长期政策工具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