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表示,从6月起将人民币金融投资纳入其外汇储备,并称作出这一决定是基于中国金融市场正持续稳定地加大开放和改革以及人民币资产在全球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中不断增加,在中国投资能够为新加坡金管局带来投资组合多元化的好处。
其实,早在2014年,英国、尼日利亚、白俄罗斯等国政府便已宣布将人民币纳入其央行外汇储备。《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12月末,境外央行和货币当局在境内外持有债券、股票和存款等人民币资产余额约8647亿元。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中国并不指望另起炉灶,而主要是在现有国际秩序下谋求国际金融架构的改革,以适应世界新格局。人民币加入SDR将有助于全球金融体系和金融架构的稳定及国际储备体系的完善。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工作稳步推进
“人民币在SDR10.92%的权重中,来自金融的贡献不到1个百分点,表明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外经贸大学校长助理丁志杰表示。昆仑银行战略发展与研究部总经理助理李建军认为,应该推进金融改革,特别是资本项目开放,让人民币流动起来。他表示,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短板在于国内市场开放程度较低和相关人民币投资产品较少。未来应在确保宏观金融稳定的前提下,持续推进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建设,吸引更多的海外投资者投资国内金融市场,让人民币真正在全球市场流动起来,形成良性循环。
“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提出,“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提高可兑换、可自由使用程度,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推进人民币资本走出去”。
从IMF资本和金融项目交易分类标准下的40个子项来看,目前,中国达到可兑换和部分可兑换的项目已有37项,距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条件已日益接近。
2015年,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实现了基金互认,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向境外央行类机构完全开放,资本项目外汇管理进一步简化,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工作稳步推进。
《报告》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按照“成熟一项、推出一项”的原则,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可兑换、可自由使用程度,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一是继续加快推动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双向有序开放。二是进一步扩大合格投资者主体资格,增加投资额度。条件成熟时,取消资格和额度审批,将相关投资便利扩大到更多的境内外合格投资者。三是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并清理相关法律法规,将资本项目可兑换纳入法制框架。四是建立与国际金融市场相适应的会计准则、监管规则和法律规章,提升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五是深入研究外债和资本跨境流动管理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预警和防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