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重庆市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未来将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优化通关便利化措施,布局完善境内外分拨点和仓储中心,并全面增强国际物流集散功能。
规划提到,将大力布局临空、临港高端制造业,加快发展保税物流、保税检测维修、转口贸易和离岸贸易等新型口岸经济业态,推动口岸经济集群化、链条式发展,努力构建以口岸为依托的开放型经济产业体系和内陆口岸经济高地。此外,还将加快建设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打造内陆开放的“空中门户”,集中发展高端先进制造业和临空物流、临空商务等现代服务业。
2014年7月,重庆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获批。截至今年6月22日,重庆整车进口口岸已进口整车830辆,涵盖奔驰、奥迪、宝马、大众、路虎、标致雪铁龙等欧洲八大整车主流品牌中的6个,数量居全国新批整车口岸(广东南沙、湖南岳阳、郑州、成都)第一。
依托内陆一类铁路口岸,重庆的口岸经济全速推进。
按照规划,重庆铁路口岸希望在5年达到1000亿元、10年达到2000亿铁路物流贸易规模的战略目标。到2025年,围绕铁路口岸打造进出口商品产业链,大力发展物流仓储、保税加工、展示交易、检测维修等业务。
走进西部物流园重庆铁路口岸的跨境电商公共监管仓,记者看到,高位货架存储区、打包区及拣选区等将仓库分成不同功能区,货架上堆放着不少进口货物。重庆沃尔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仓储经理梁勇介绍,这里的产品通过空运、铁运等各式联运方式被送来这里,出口的目的地则包括澳大利亚及欧洲等。
西部物流园的负责人介绍,未来将依托通道、口岸优势发展总部经济、离岸经济、服务经济,引入国际商品、物流装备、大宗商品期货交易、研发设计、咨询服务等产业,引导口岸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打造多元优势产业汇聚区。
推进平台优化升级 构建国际贸易辐射圈
2016年上半年重庆涉外经济金融发展情况良好,涉外收支总额3000亿元,逾六成出口企业出口销售额、在手订单保持增长
去年10月,一份框架协议的签署,为重庆更高层次的开放埋下伏笔。中新双边合作联委会第12次会议明确: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以重庆为运营中心。重庆市政府与新加坡贸工部随后签署了《关于建设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实施协议》,宣告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正式确定和启动。
根据重庆市政府的描述,这是一个“存量+增量”、“有形+无形”、“重庆+国内外”并存与叠加的示范项目。它既有有形的实体区域建设,也有无形的金融、物流、航空和通信项目,可以布局在重庆市域范围内多个地方。
这个项目虽然以重庆为运营中心,但投资空间、活动空间、辐射空间可以是西部、内陆地区,甚至辐射到国外。
今年1月,中新双方签约了第一批12个项目,总额达到65.6亿美元。其中,中新跨境融资、中新互联互通股权投资基金、渝新航线加密等8个项目已基本落地实施。在5月举行的“渝洽会”上,又签约第二批25个项目、金额65.8亿美元。双方还在努力推动教育、医疗及旅游等领域的深化合作。
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的办公室坐落在两江新区江北嘴CBD核心区金融城。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表示,过去传统的开放方式是“两头在外”,而两江新区深处中国的内陆,所以实行了“一头在内,一头在外”,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使内陆不靠海、不靠边的劣势得到很好补充。“这几年,两江新区的实际利用外资平均年增长23%以上,进出口贸易增长50%以上。”
根据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的数据,2016年上半年重庆涉外经济金融发展情况良好,涉外收支总额3000亿元,逾六成出口企业出口销售额、在手订单保持增长。
重庆市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开发开放平台优化升级。其中,包括着力培育两江新区对外开放核心功能。把实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作为落实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举措,坚持高起点、高水平、创新性,大力推进与新加坡在金融服务、航空、交通物流、信息通信技术等重点领域合作,构建以重庆为运营中心、辐射内陆、联通欧亚的国际贸易辐射圈。
此外,规划纲要还提出要争取设立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投资和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着力探索符合国际化要求的跨境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成为西部内陆地区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载体。
记者了解到,第三批自贸区已有部分地区走完相关流程,将择机公布。重庆、广西等地都有望入选。根据重庆自贸区申报方案,重庆自贸区面积预计为120平方公里,由两江新区、重庆西部物流园、重庆微电子园三部分构成。其中,两江新区将以保税港区为主体,江北嘴金融新城等区域都可能被纳入。
重庆国资委副主任黄宗山则向记者描绘了更清晰的对外开放合作愿景。他表示,重庆将以金融、航空、物流运输、信息通信技术等四大领域为重点,推进渝富集团组建1000亿元的中新(重庆)合作互联互通股权投资基金,加快构建以重庆为运营中心的现代服务经济体系。市属国有企业要在创新跨境融资、跨境金融结算、物流信息化平台和新型要素交易平台建设等方面有所作为。
拥有港口、铁路、机场三大区域性交通枢纽,水运、铁路、航空三个国家开放口岸,重庆以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巴南公路物流保税中心(B型)为载体,构建起了一个覆盖全市的对外开放平台体系。
与之相伴,重庆承东启西、牵引南北、通达江海的全域对外开放新格局图景也逐渐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