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扬:9.9%
利率&存款准备金率:
7月央行利率调整可能性小,
存准仍存下调可能
给出存贷款基准利率预测的23位首席经济学家大部分认为,到8月末,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不会发生变化,仅有德商银行周浩认为8月末之前,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会下调0.25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方面,有21位经济学家给出预测,其中,有5位经济学家认为8月底会出现下调。
崔历表示,在国际收支不断改善以及其他货币工具持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情况下,不认为下半年会出现类似降准降息这样的大幅货币宽松。
许思涛表示,美联储至今按兵不动,由此预计银行业降息的可能性不大,年底前极可能维持现有利率不变。
王涵认为,货币政策可能偏稳健,短期内降准降息概率较低。盛松成等央行官员“流动性陷阱”等的表态,显示出短期内货币政策可能偏稳健,而且经济短期内可能还可以,央行也没必要明显放松货币。由于存贷利率上下限已放开,降息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减弱,更多是对个人房贷利率的影响。而且由于以往降息降准同步,降准可能会给市场带来放松货币的印象,因而虽然降准属于偏中性的货币政策,但短期内使用的概率也不大。
汇率:
人民币月内将继续贬值
汇率(2016年8月末)汇率(2016
年底)
平均值6.686.78
最大值6.87.00
最小值6.66.50
调研结果显示,8月底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预测均值为6.68,较7月29日汇率(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6.651)继续贬值。同时,给出对年底汇率预测值的23位经济学家中,华融证券伍戈认为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贬值过度的倾向,年底前可能会有所回升,其他经济学家们继上个月之后连续三个月向下修正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4月底的6.69下调至本月的6.78,意味着人民币对年内还将贬值1.94%(7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6.651)。
徐洪才表示,美元升值影响了美国出口竞争力,加上受美国总统大选的影响,年内美联储加息可能被搁置;预计8月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温和贬值到6.8,到2016年底,可能到达6.9。未来中国汇率政策应继续参考一篮子货币保持相对稳定,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可能加大。
官方外汇储备:
7月持续减少
官方外汇储备(亿美元)
平均值31938.95
最大值32350
最小值31500
调研结果显示,7月官方外汇储备预测均值为31938.95亿美元,较央行公布的6月水平(32051.60亿美元)继续减少。民生证券邱晓华给出了最大值32350亿美元,国经中心徐洪才和莫尼塔钟正生给出了最小值31500亿美元。
瑞银集团汪涛认为去年外储缩水超过5000亿美元、1月份进一步减少1000亿美元,但最近几个月来,由于美元弱势、资本外流管制收紧,外汇储备已基本企稳。但无论是由于海外收益率较高抑或人民币贬值预期持续,国内企业和居民部门应会继续加大海外资产配置。
6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7月预测(官方外汇储备):
王涵:32000亿美元
祝宝良:32000亿美元
政策: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
仍非常必要
沈建光表示,政策不确定性增强或将是下半年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当前宏观政策任务较重,一方面需要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以防止经济跌破6.5%的目标,起到稳增长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要总结“四万亿”大规模经济刺激的教训,防止大水漫灌而造成的后遗症。这从上半年货币政策单月变化幅度较大的情况来看,也能说明宽松政策的矛盾心态。考虑到全年6.5%以上的增长目标,以及权威人士对“稳定和扩大就业”和“防范经济风险”的客观要求,未来政策托底特别是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仍非常必要。预计下半年货币政策会保持适度宽松,通过定向操作如SLF、MLF以及PSL与常规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保持流动性宽裕;财政政策方面,考虑到今年财政赤字率目标已上调至3%,或将在去产能人员安置、增加公共服务投入、增发国债等方面做出更多安排。
工银国际程实认为,尽管处于长周期的“L”型下行通道,但中国经济于外部的比较优势和于内部的结构优化都值得称道,“L”也饱含生机和机会。未来,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刺激性政策还将相互配合、有序推进,并对中国经济守卫底线提供支撑。展望未来,中国经济短周期反弹还将延续,并将于下半年迎来刺激性政策效果释放的阶段性高点;中国经济长周期下行不会趋势性反转,但全要素生产率有望得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的渐次提振。在需求侧一边,他预期,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渐进加力,稳健的货币政策还将保持力度并支持财政扩张,全年利率调降可能性较小,降准存在较大空间,信贷投放将呈现“全年加油门、阶段点刹车”的核心特征。在供给侧一边,结构性改革将从顶层设计阶段逐步进入贯彻落实阶段,国企改革将依循“地方+试点”的务实路径务实推进,并在厘清利益机制的过程中逐步实现资源配置的渐次优化;“三去一降一补”将以“去产能”为核心发力点谋求先破后立,绿色金融则将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抓手促进中国融资结构的持续优化;此外,行业政策将聚焦于扶持创新创业、共享经济、消费升级,中国新经济有望加速增长。在需求侧刺激性政策力度不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的配合作用下,中国经济短期增长底线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