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头和标杆房企谨慎的背后,是2018年房地产市场调控不放松、金融持续去杠杆以及进入“租购并举、住有所居”的新时代,都令房地产行业的基调与过去两三年大不同。
“调控持续,价格要稳,这是2018年的主旋律。”招商蛇口常务副总经理朱文凯认为,2017年房地产市场销售额、成交面积都创了新高,但是今年估计会是一个高位盘整的状态,这已是行业共识。2018年限价、限购和限售政策都将是常态化的,政府会以价定策,就是价格不能大涨也不能大跌,各个地方会分类调控、分城施策。房企必须学会应对这样的市场。
一家房企佛山公司的负责人表示,佛山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尤其是限价非常严格,如果限价今年持续不放松,会导致过往两年拿下高价地的房企面临销售的困难和资金的压力。
重仓城市群
尽管面临不确定的市场,但乐观派也大量存在。
从目前发布年报的房企来看,仍有不少房企提出了进取的销售目标。如龙光地产2018年销售目标定为660亿元,较2017年同比增长超过50%;中国奥园2018年销售目标定为730亿元,同比增长60%;富力地产今年提出1300亿元的销售目标,内部甚至定到了1500亿,同比去年翻倍。
泰禾、新城控股等房企要在未来两三年冲击3000亿,仍然非常乐观。
这些房企依然走在快速规模化的路上。21世纪经济报道粗略统计,目前提出千亿、2000亿、3000亿目标的房企,已有30多家。
“规模化竞争永远都有,规模没有边界”,前述房企高管人士表示,当前中国的城市化远未结束,城市群和都市圈投资仍有巨大机会,一二线和环一线城市受益轨道交通,产业和人口溢出,仍有巨大的需求,一些成长型房企仍然具备弯道超车的空间。
“三四线去库存在去年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今年大概率会放缓,反而一二线和环一线有表现机会”,这位高管分析,上述向千亿、3000亿进军的房企,均在城市群布局一二线,储备了大量土地,以及可售货源。
华南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目前已成为炙手可热的房企必争之地。“华南占我们公司业绩1/3,今后三年在华南的业绩要达到千亿级别”,一家总销售规模数百亿的房企高管表示,公司会继续投资粤港澳大湾区这样的城市群,预计今年销售将会翻番。
中国奥园主席郭梓文透露,2018年公司可售货值为1215亿元,有信心达成730亿的销售目标。其中,粤港澳大湾区是重中之重,公司已实现大湾区“9+2”城市全覆盖,共有项目50个,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约753万平方米,总货值约980亿,预计2018年可售货值约418亿。
深耕深圳及周边城市的龙光地产2018年计划推出逾30个全新项目,可售货值逾人民币1300亿元,其中65%分布在粤港澳大湾区。
2017年,华东区域在招商蛇口的业绩贡献中占到了30%,超过了深圳;朱文凯表示,今年华南(除去深圳)、华中也会接近深圳。
近两年表现激进的闽系房企融信年报显示,融信的土地储备达2315万平方米,60%位于一二线城市,覆盖了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中部、成渝、西部城市5大核心城市圈。
万科、恒大、中海、碧桂园等超大型房企拿地也聚焦核心城市经济圈。万科2017年新增216个项目,总规划建筑面积4615万平方米,新增项目90%(权益投资金额)位于一二线城市,平均楼面积均价7908元/平方米。万科董秘朱旭表示,今年将会继续审慎投资策略。
规模与利润平衡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