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显示,2017年12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有57个城市的新建商品住房(不含保障房)价格出现环比上涨,上涨城市数量比11月多出7个。其中,一线城市仍然保持下跌,其他热点城市房价平稳,但二三线城市和中西部城市成为主要的涨价区域。
这也带动了整体房价涨幅的回升,去年第四季度,70个大中城市新房价格的环比涨幅连续三个月扩大。即使是已经连续11个月收窄同比涨幅,也在去年12月出现扩大。
年末市场的“翘尾”表现,被认为是推动房价回升的主要原因。当日发布的销售数据已经表明,2017年12月,全国房地产销售金额和销售面积均创下历史新高。
有机构认为,房价表现的区域分化,体现出调控政策出台时序和力度不同带来的影响。虽然房价的总体变动幅度仍在合理区间,但考虑到部分城市松绑调控政策的做法,这种苗头仍然需要关注。
二三线城市“领跑”房价
2017年12月,国家统计局单列出的15个热点城市的房价走势平稳。有4个城市的新房价格出现环比下降,3个城市持平,8个城市上涨。但最高涨幅不超过0.5%,最大降幅也不超过0.3%。同比来看,9个城市的新房价格跌到去年同期以下。
其中,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均连续15个月回落。北京二手房价格同比下降1.6%,跌幅为70城市之首。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解读说,“分类调控、因城施策”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效果继续显现,15个热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环比价格均在平稳区间内变动,房地产市场总体继续保持稳定。
但在上述热点城市之外,广大二三线城市的房价涨幅普遍扩大。2017年12月,昆明、海口、泸州的新房价格环比涨幅位居前三,分别为2.6%、2.2%、2.0%。作为对比,当年7月至11月的5个月间,新房价格的最高环比涨幅均不超过2.0%。
同比来看,北海、西安、贵阳、昆明四个城市的新房价格涨幅均超过10%,领跑70个大中城市。与前述城市类似,领跑者大多位于中西部地区。
在广大二三线城市带动下,2017年12月,70个大中城市新房平均价格环比上涨0.48%,涨幅连续三个月扩大。70城市新房价格同比上涨5.76%,涨幅在连续11个月收窄后首度扩大。
对于二三线城市房价上涨的原因,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调控政策分化,除15个核心热点城市外,其他城市虽然也密集发布调控政策,但整体内容相对较宽松,对市场抑制作用弱,大部分城市仍然以去库存为主。
与此同时,去年11月到12月,部分企业冲刺年末销售任务,入市供应量有所上涨,也刺激了市场活跃度的提高。
国家统计局同日发布的销售数据显示,2017年12月,全国商品房单月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创下当年月度新高,同时也刷新了中国房地产市场单月销售历史纪录。同往年的经验类似,年末房地产市场“翘尾”现象再度出现。
警惕地方调控松绑冲动
广大二三线城市,尤其是中西部城市房价涨幅明显,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本轮房地产市场的轮动节奏。
本轮房地产市场升温始于2015年末,在当年的“330新政”和“930新政”的刺激下,一线城市率先升温。2016年,一线城市遭遇定向调控,东部和中部热点二线城市“接棒”回暖。进入2017年,调控覆盖更多城市,但广大三四线城市和中西部城市成为新的市场热点。这些城市的单体规模虽小,却因数量众多而构成“长尾”,并推动去年的整体交易规模创下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