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持续调控而趋于降温的房地产市场,在年末出现“翘尾”迹象。
国家统计局12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1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15481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比前10月提高0.1个百分点。就11月单月来看,销售额和销售面积都出现同比、环比回升。
这一结果被认为是房企冲击年度销售业绩,并采取了以价换量的措施所致(与10月进行比较)。销售升温,还带动了房地产企业到位资金增速的扩大。
但在投资端,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仍在收窄中,凸显了连续调控下投资意愿减弱。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用“比较平稳”一词来总结当前市场。他认为,调控取得了成效,风险也得到了初步控制,市场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将是下一步的主要内容。对于未来的市场走势,机构的观点较为一致,即“翘尾”只是暂时现象,市场总体下行的趋势不可避免。
销售规模接近去年全年
数据显示,今年1-11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465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9%,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115481亿元,增长12.7%,增速比前10个月提高0.1个百分点。此前,累计销售额的增速已连续四个月下滑。
从绝对值上看,销售面积和销售额距离去年全年的水平仅一步之遥。机构普遍认为,今年的销售规模将超过去年。
销售数据的企稳,源于11月单月的市场升温。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计算,11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上涨了5.3%,在连续两个月同比下降后,再度转正。销售金额同比上涨13.3%,在10月出现下滑后也已转升。
多数分析人士认为,由于财务结算周期的要求,上市房企往往会在年末加大销售力度,冲击年度销售业绩。11月的销售升温,正是由于这种驱动力。
在调控的压力下,房企还普遍采取了以价换量的策略。中信建投的统计显示,11月单月的商品房销售均价为7657元/平方米,比10月的7781元/平方米有所下滑。该指标已连续两个月下滑。
在投资端,前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038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5%,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在今年4月达到9.3%的高点后,房地产投资增速维持了整体下滑的趋势。
上海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总监严跃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投资增速持续下滑,说明在房地产调控的持续影响下,企业投资意愿在减弱。但由于补库存动力仍足,该增速的下降幅度并不大。
严跃进预计,今年全年的房地产投资增速会在7%左右的水平。
在12月1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毛盛勇用“比较平稳”来形容当前的房地产市场。他表示,一方面,热点城市或者主要城市的房价上涨局面得到了控制,另一方面,成交、投资总体比较平稳。这也说明,“调控取得了成效,风险也得到了初步控制。”
房企补库存需求强烈
销售升温带来了诸多连锁效应。其一是资金面的改善。今年前11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39489亿元,同比增长7.7%。增速在连续4个月收窄后,提高0.3个百分点。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在融资渠道收紧的情况下,回款率已成为房企关注的重要指标。近期,很多企业对项目回款率提出要求,希望在年末的时点上,改善企业的资金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