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及环北京各市房价指数下降的原因,与趋严的购房政策及收紧的货币环境相关。报告指出,各热点城市既有组合拳,还有集体行动,如北京不仅要求“认房认贷认商认离”,还调整了入学政策,对“学区房”炒作进行精准打击,环北京各市也联合出台了要求三年以上当地社保的需求管控政策。
再从整体来看,《报告》认为,5月热点城市房价的相对稳定,主要源于政府对住房投资需求的严厉管控。
邹琳华认为,从宏观环境看,货币供应持续偏紧,无风险货币基金年化利率突破4%,部分银行房贷利率大幅上浮。购房政策及货币环境的全面收紧,对短期市场构成显著的利空。但从供给方面看,受土地供应和环境承载能力限制,各大城市扩大住房供给的潜力普遍不足,长期供求矛盾仍然存在。
《报告》建议,为进一步稳定房价,短期热点城市应坚持限购、限贷等需求调控政策;而从长期来看,应通过城市群的发展逐步缓解大城市住房供求矛盾。
房贷利率上涨抑制投机 额度紧张可能持续全年
“全国533家银行中有20家银行已经停贷,未来会有新增银行暂停房贷业务。”某金融机构日前发布的数据引发了广泛关注。
“住房按揭贷款作为银行零售板块最重要的业务,不可能被叫停,就算额度不足也不会公开声称不做,只不过放款会变慢。”国内某知名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第一财经记者12日走访北京多家银行营业部发现,房贷利率确实有所上调,额度也逐渐趋紧,但相关业务依旧运转正常。上海确有个别基层行的房贷业务出现停滞,但并未被叫停。
事实上,在金融监管政策及资金面偏紧的共同作用下,目前的房贷市场确实迎来了“新常态”:一线城市主要商业银行个人按揭贷款利率全线上涨。但银行此次主动压缩房贷规模,并非来自监管层的高压,而是出于市场供求关系及负债成本的考虑。
某国有大行天津分行的副行长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随着国内实体经济复苏,贷款流入一些实体产业而非被用于炒房,其实是一件好事,“目前市场上实体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正在不断提升。”
该副行长预计,房贷额度紧张状态将持续全年。
不会大面积停贷
央行今年1~4月的数据显示,住户部门新增的中长期贷款额并未明显减少,仅是占新增人民币贷款的比例相比去年年中出现了平稳下降。
针对上述金融机构的数据,一些业内人士也表示,其所称的20家银行多为支行,甚至是不以“房贷”为主要业务的银行。所以,房贷未来不可能出现大面积停贷的现象。
上述副行长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其所在的银行5月份的房贷规模环比来看,并没有出现大幅下降。他表示,对于国有大行而言,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年增长规模已达千亿级(去年建行新增规模8117亿元,中行5902亿元)。因此,该板块业务如果收缩,其他业务很难全部承接。
“消费贷款再怎么折腾一年也就增长百来亿,和房贷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他表示,目前该行并没有明显压缩个人按揭贷款规模,而是按部就班满足市场需求。
该副行长还表示,该行也从未下达过涉及停止个人按揭贷款业务,甚至是压缩这部分贷款规模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