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房地产是有周期表现的。”在顾云昌看来,房地产市场有一个明显的周期规律,即3年左右一个周期。2016年房价进入一个高涨期,到目前为止,还在不断出台有关房地产调控政策。
但是,这些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往往是应急之需。当房地产市场出现滑坡时,比如2011年以后,房地产需要升温,于是政府出台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鼓励老百姓(43.160,-0.79, -1.80%)买房,让市场回暖。而一旦房地产市场过热、房价上涨过快,马上又需要降温。此时,政府往往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甚至于不惜采取各种行政手段。
于是,我们看到,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调控始终没有间断过,已经从原来的两限——限购限贷,到现在的四限——限购、限贷、限价、限售。这些政策采取的都是行政性调控手段。
但采取行政性调控方式毕竟是一种短期行为,一种临时性举措。目前一二线城市房价过高,或许到了2017年下半年,甚至2018年,房地产市场又开始陷入低迷,这都有可能。于是,随着市场的波动,政府又会不断出台新政策,周而复始。
“所以,我总说‘房地产市场调控,总在路上’。因此,为了房地产能够平稳健康发展,建立房地产市场的长效机制已经刻不容缓。”顾云昌说。
长效机制包括哪些内容
4月25日的政治局会议给了地产业一个新的信号:楼市调控政策还有更狠的大招要出炉。
这个判断并非空穴来风。4月中旬,国务院批转国家发改委《关于201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强调,要健全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跟短期调控不同,很明显,建立长效机制的目的是形成长期效果。但是,房地产长效机制将包含哪些内容?业内人士众说纷纭。
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李奇霖、联讯证券研究院宏观组张德礼认为,长效机制的内容可能包括人地挂钩、动态调整土地供应、棚改货币化安置。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夏丹则指出,该机制内容或涉及房地产税、70年产权、限购政策的定位、租赁市场的发展、土地市场的供应规则。
在顾云昌看来,房地产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税收体制改革、土地制度改革、金融体系改革,以及房地产市场本身的组织架构改革等几个方面,土地、税收、金融和房地产市场这几个方面综合发挥作用,才能够改变房价忽高忽低、过热过冷的情况。“这才是真正的长效机制。实际上房地产的长效机制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由于“长效机制”的说法由来已久,给人的感觉是一落到实处就一次次“打了水漂”,于是,国家只能围绕“限贷、限购”等短期调控措施来治理居高不下的房价。
然而,这次国家对“长效机制”的重视程度史无前例,虽然中央政治局会议只用了一句话来阐述,但传递出的信息却足够强大,预计未来相关配套政策也将推出。这次,“长效机制”或许不再落空。
在顾云昌看来,建立长效机制有两个既定目标:首先,要促进房地产市场真正平稳健康发展。“要通过长效机制来控制房地产市场过热或者过冷,特别是过热。”其次,建立长效机制是真正推进“住有所居”。“从老百姓居住的角度,要推进住有所居。每个人都能享有适当的住房。”
2016年6月14日,北京一商住楼盘即将限购的传闻在网上传开,不少商住项目连夜加推售房。
《住房法》 或将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