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楼市“限售”政策中时间上定为“须取得不动产证满2年或3年后方可转让或办理析产手续”?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保护银行和等待后续措施。
1、锁定2016年下半年以来处于高位的房贷资产,不让它交易,不让它出现贬值,防止由于房价下降而带来的银行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这样银行这端因为“限售”暂时处于安全地位。
2、等待楼市长效调控机制相关措施,比如不动产登记、房地产税立法等在未来2-3年(限售期限基本匹配)完成之际,对于存量房的相关交易环节、持有环节的税收政策也会来临,届时,如果谁还继续在楼市兴风作浪投资投机,那么配套的税收措施就会来临!
45城将增加土地供应
4月6日,住建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关于加强近期住房及用地供应管理和调控有关工作通知》(建房[2017]80号),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强化住宅用地供应“五类”调控目标管理。
文件要求,对消化周期在36个月以上的,应停止供地。36-18个月的,要减少供地。12-6个月的,要增加供地。6个月以下的,不仅要显著增加供地,还要加快供地节奏。
据易居研究院最新统计显示,全国70个重点城市中,有45个城市的库存消化周期在12个月以下(含12个月),这些城市至少需要“增加土地供应”。
其中南京、杭州、合肥等6个城市“不仅要显著增加供地,还要加快供地节奏”。北京、上海、广州的平均去库存周期在6-12个月;深圳的平均去库存周期在12-18个月。
各地响应中央政策号召,已经开始行动了。
比如南京2017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总量在2800公顷左右,其中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1600公顷左右。2017年南京土地供应计划中房地产开发用地700公顷(其中商品住宅用地530公顷,商办用地170公顷)。
而北京2017年安排的国有建设用地计划供应总量为3900公顷,其中住宅用地610公顷,商服用地310公顷。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从北京未来五年供地计划来看,未来五年6000公顷与150万套的供应意味着什么?如果150万套的供应计划100%实现,那么,按照户均2.5个人来计算,也就意味着未来五年将北京市至少形成可供300-400万人居住的中等城市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新城。但是这与北京市未来五年“控人口”目标又是相互矛盾的。真正实现难度很大。
显然,各地的行动都在传递一种信号,那就是不要急着抢地,不要急着抢房,未来供应加大,房价的上涨预期有平息。
这会成真吗?这是“象征意义”还是 “实际意义”?
不得不说,即使是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也有大量的土地供应,但实际情况以及落实情况,需要市场各界继续关注供地量的真实变化。
45城楼市调控加码 封堵投资客炒房
“10天9道调控政策”连环狙击下,部分城市楼市出现降温迹象。
值得关注的是,据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统计,自2016年“930”政策以来,全国已有45个以上城市出台了各种房地产调控政策140余次,封堵投资客炒房。
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自今年北京“317”新政出台以来,多个城市跟进。目前来看,多个城市房价报价指数下滑,北京报价指数从88%高位直线下滑,跌至目前的54%;二线城市中,天津、珠海报价指数的下滑比较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