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周成交结构来看,上海90平方米以下和90-120平方米的刚需房源继续成为市场主流,去化(销售量)948套,占全市逾七成的份额;从总价上看,100万元以下总价段房源去化313套,市场占比24.61%,居成交首位;从成交均价段来看,3万-5万/平方米均价段的房源去化454套,市场占比35.69%,占全市逾三成的份额。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认购认贷新政而成为新宠的上海公寓市场上周表现不佳,虽然共去化(销售量)12.08万平方米,环比上扬8%,但是同样出现成交均价下滑的问题。数据显示,上周公寓成交均价下滑12%至36044元/平方米,供应量环比下滑37%至9.59万平方米。
对此,同策咨询研究部研究经理许之静对记者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2017年及未来有关楼市的调控精神。一线城市继续“控房价,防泡沫”,从短期来看,行政化的措施已经重新启动或强化,以达到防止房价过快上涨、“控房价,防泡沫”的目的。
“比如收紧高端楼盘预售许可证和备案时间,以此调整全年度的成交均价。”许之静认为,“限价”措施也有可能频繁使用,对于捂盘惜售等不规范的市场行为进行处罚;严禁首付贷、二次抵押贷等“加杠杆”的市场行为,对于违规企业进行查处和曝光等。
深圳或最先进入调整期
上海某知名房企高管对记者指出,由于政策因素,如今楼市开盘欲望减低,炒房者、投资客逐步被挤压出市场。因此,未来不仅仅是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楼市也将继续下滑。
记者发现,此次统计局对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11月下半月房价变动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对11月下半月、11月和10月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指数进行对比,更加直观地反映了楼市调控前后的房价走势变化。
“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迅速降温,房价走势明显趋稳。”刘建伟表示,与11月上半月比,11月下半月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中,9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降幅在0.1至0.9个百分点之间;两个城市环比持平;其余4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涨幅均回落至1%以内。
根据目前楼市数据,许之静对记者表示,从一线城市楼市走势来看,尽管短期内价格仍然会表现坚挺,但是,对于价格涨幅过大市场透支较为严重的深圳,在政策重压之下有可能会是一线城市当中率先进行调整的城市,预计调整时间在2017年二季度。深圳楼市调整之后,可能会引起北京、上海、广州的跟进,市场据此进入新一轮市场调整期。
当然,对于老百姓来说,最为关心的莫过于未来一年房价是否会跌?
智云咨询合伙人李大毅告诉记者,2017年对于房地产市场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房价可能会出现小幅回落,但是不会大幅度下跌,尤其是对上海等一线城市起来说,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抑制房地产泡沫。同时,中央对房地产市场的基本态度,是想让它“平稳健康发展”,而非“大起大落”,未来楼市一年大跌的想法可能有些不切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