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船货远道而来 却成“海漂”塞港
根据路 透及交易商透露,目前有大约19-20艘船在中国海岸线排队等候卸货,通常情况下也就10艘船左右。路 透发现,等在船上的油多数来自西非,尤其是安哥拉、赤道几内亚和刚果共和国,也有来自巴西、中东和北海的船货。
石油分析公司Vortexa的数据显示,3月份亚洲短期浮动存储平均约1500万桶,为2017年10月以来最高月度水平。短期存储规模在本月触顶,达到2200万桶。所谓短期浮动存储,Vortexa的定义是,油留在船上7-30天。
这些船只主要聚集在山东沿海港口,因为山东是大多数地方炼厂的根据地。这些地方炼厂因规模小、一次加工能力低,缺少后续的深加工,被国际上通称为“Teapot”,即茶壶炼厂。
尽管被称为“茶壶炼厂”,但这些中小规模的地方炼厂已经成为炼油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首创期货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地方炼厂炼油总产能达到2.72亿吨,占全国炼厂炼油能力的31.41%,较2016年减少1个百分点。其中,山东是国内地方炼厂数量最多以及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占全国地炼总产能的63.73%。因此,市场上流传一句话“中国地炼看山东”。
“国际石油交易商和产油大国均对独立炼厂非常重视,石油供应国为争夺中国独立炼厂进口需求的商机之战愈演愈烈,茶壶炼厂已成‘兵家必争’之地。”业内人士点评道。
市场普遍认为,石油出口国,尤其是西非国家卖力进行销售,导致大量船货销往中国市场。即便早期已经有迹象显示中国石油需求可能疲软,这些国家仍把油轮发往该地区,是造成短期压港的重要原因。
卓创资讯原油分析师杨霞表示:“当前部分炼厂进入检修,导致开工负荷整体下滑,进而抑制原油需求。截至3月底,山东地炼一次常减压装置平均开工负荷为65.89%,较3月初下滑约3个百分点。”
山东东明石化集团副总裁张留成表示,山东的存储设施目前已超过上限,而管道瓶颈仍是大问题。
被迫“海漂”的石油贸易商们陷入了两难境地:若不降价,积压的船货将对他们预订新货的能力形成掣肘;若是降价,又担心给国际油价带来连锁式下跌。
一西非原油卖家表示:“这正把我们排挤出局,对我们来说这就是一个陷入死局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