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劲涛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对于产业客户来讲,对于原油期货需求较大,包括风险管理方面的需求。在国内原油期货推出之前,国内相关企业由于人才、信息、交割等方面的弱势,参与原油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的数量相对较少。但原油的金融属性强、受地缘政治等影响较大,价格波动剧烈且频繁,产业客户是迫切需要一种能方便运用且相对易于掌握的风险管理工具,中国版原油期货正好符合国内客户的需求。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原油是大宗商品之王,和通胀的关系密切,机构有配置原油期货对冲通胀的需求,也有利用原油期货波动性较好的特点进行资产配置的需求。对于个人投资者,有投机需求。原油期货上市前,国内有各种原油黑平台,原油期货上市后,这些黑平台的投资者可以转到正规的期货市场,从而得到很好的保护。因此,综合来说,客户对于原油期货的需求是非常大的。”
“客户目前对于中国原油期货上市初期的交易活跃度、流动性没有底,对于价格是否能有效体现国内供需关系,是否能很好发挥价格发现功能仍不确定,另外对于交割是否能顺利进行,也有一些担忧。据了解,目前境外客户开户相对比较少,境外客户一方面担心国内原油期货市场的流动性问题,另一方面对于国内市场的监管情况、政策导向等还不是最了解,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观望。”顾劲涛也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补充称。
上期所于3月7日发布《原油期货十问》,其中上期能源相关负责人表示,原油期货作为我国第一个国际化的期货品种,将引入境外投资者参与,探索期货市场国际化的市场运作和监管经验。国内外期货市场的经验表明,一个期货品种从上市到成熟并发挥其功能需要一个逐步培育的过程。原油期货也不例外,不可能一蹴而就。
“石油人民币”待启航
市场对于中国版原油期货另一关注的焦点是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目前,全球有12 家交易所推出原油期货,主要的交易合约的交易报价均以美元为单位。中国版原油的合约细则规定,交割环节必须采用人民币结算,而且原油期货持仓的亏损必须要用人民币补足。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在国际原油贸易中却需要用美元使用进行交易,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中国版原油期货的推出将帮助中国在国际原油市场赢得更大影响力,“石油人民币”正式启航,能够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017年我国石油消费的对外依存度达到67%以上。但是我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定价权和话语权严重缺失,这与巨大的石油消费量和很高的进口依赖度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建设我国原油期货市场,发展人民币计价原油期货并引入海外投资者对我国能源安全、人民币国际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顾劲涛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光大证券研究报告表示,这是中国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利率和汇率市场化之外所做的重要努力。如果未来原油期货成为了亚太地区原油定价的基准,那么亚太地区的原油就将以人民币来进行标价,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也将进一步加快。目前,多个国家已使用人民币结算原油,人民币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自2015年以来,俄罗斯、伊朗、安哥拉和委内瑞拉等中国主要的原油进口国已经纷纷采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
2017年8月,委内瑞拉在美国对其实施新制裁后宣布弃用美元,改用人民币、俄罗斯卢布、日元、欧元和印度卢比组成的一篮子货币,并在双边的石油贸易中采用人民币计价。2017年10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依托大额支付系统推出人民币对卢布交易同步交收业务,标志着中国与俄罗斯的“石油人民币”双边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巴基斯坦也已批准贸易商在与中国的双边贸易中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